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立足实际找准突破口

2016年12月29日 09:4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陈志强
分享到: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局势持续长期全面稳定。然而,总结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笔者发现,在保持高GDP增长率、高固定资产投资率的情况下,昌都经济增长成绩显著,但与全国相比,无论是在质量还是速度上都有较大差距。

究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突出表现在一产比重大、优势弱、分布零散,农牧业“靠天吃饭”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特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低。二产尤其是工业欠发达、比重低,三产发展滞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

二是投资建设和行政运行成本较高。昌都地处藏川滇青四省(区)交界地,由于自身工业发展滞后,生产能力较弱,大量建筑建材和生活必需品需从区外调运,物价水平普遍高于周边市(州)40%—60%,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成本较高。昌都市行政区划辖区面积大、人口数量多、群众居住较为分散,行政运行成本较高。

三是交通瓶颈制约依然突出。受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影响,市境内国道214、317、318线道路设计标准和建设等级低,防抗灾能力弱,损毁情况严重,道路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到目前为止,昌都仍无铁路交通和高速公路,民航运输发展滞后,航班航线少、“一票难求”问题严重。

针对上述制约昌都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要实现昌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重点做好如加强基础设施、提高全面文化素质、调整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工作。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宏观调控。在今后一个时期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资金和技术由东向西转移等,为昌都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积极改善交通、吸引外来资金、促进金融支持等,有利于培育内生造血功能。挖掘优势资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投资运行的经济效益,就要加强轻工化进程,积极扶持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等。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向乡镇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以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