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牛奶等乳制品已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食品质量安全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生产和经销伪劣食品甚至有毒食品的行为,与谋财害命者的行径有何区别?正因如此,国家才把食品安全列入到药品安全的高度加以监控。
牛奶,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位置。补钙、强身、健体,好处多多。世上牛奶本没有问题,加的东西多了,也就成了问题。然而,自从“三聚氰胺奶”“皮革奶”等各类奶制品安全问题发生后,消费者对于国内奶业的安全担忧就没有停止过。
抓好奶制品质量会如此困难吗?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只要做好两个方面即可:一是监管到位,二是处罚到位。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监管责任主体。责任主体不明确,看似很多部门都在监管,都在负责,若协调不好,很容易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
就目前的管理现状而言,从奶牛养殖到鲜奶生产,从奶制品加工到市场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部门在负责监管,而且最高部门为国家层面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可谓齐抓共管,重视有加。但为什么还会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呢?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在于,监管的高压态势不能仅限于集中整顿,而要保持一种常态。要做到每天、每周、每月、每季、每年,每个环节,时时刻刻都有人监管,不定期进行抽查,且要有人承担监管责任。我们要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处罚力度,让制假售假者望而却步。
只有责任到位,才能监管到位,而监管到位,奶制品安全才会到位。所以,要想抓好奶制品质量问题,关键还是加强监督、处罚力度。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