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加快补齐种植业发展技术短板

2017年02月09日 10: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潘璐
分享到:    

“我县热带水果虽然品种众多,种植面积比较大,但因比较零散,还未成规模,农牧民科学管理意识薄弱,对销售渠道和销售方法知之甚少,基层也缺乏懂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大部分水果都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状态。”近日,这一番在林芝市两会上听到的话,让笔者既欣喜又遗憾,欣喜的是雪域高原居然存在着这样一处可以种植热带水果的地方,遗憾的是丰饶的物产却因缺乏技术人才造成品质不佳而在田里滞销,难以为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服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区科技对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阶段,已取得的发展成果与新形势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农牧业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墨脱水果滞销现象正是说明科技仍是我区“三农”工作最大、最突出短板的有力证据。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补齐技术短板,让其为种植业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传统种植业走向特色种植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但就目前来看,墨脱现有的技术人才全是当地的农牧民、“土专家”,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由于受经费限制,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的机会较少,难以满足种植业生产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应通过大力加强种植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造就一批素质好、技术硬、管理强的专业人才,为种植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其次,要做到农产品检测预警技术服务。广大农牧区基础条件薄弱,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流通、贸易信息指导,即使有了支柱产业,也会因为市场信息缺失而使农户面临巨大风险。一旦价格波动剧烈,贫困地区的种植户往往第一个受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农业监测预警技术服务,合理安排种植计划,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种植业参与市场活动的动力。

再次,要加快转变产品流通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全国精准扶贫十项工程之一的“电商扶贫工程”在贫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要想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发展壮大种植业,政府必须重视电商工程。只有通过借助微信、微博等,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多个方面细致深入地影响种植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方式,才能提高特色产品的品牌性,扩大其销路,使其真正为广大农牧民脱贫增收服务。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