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扶贫搬迁中牛羊怎么办?

2017年02月13日 09:2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赵书彬
分享到:    

易地扶贫搬迁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全区上下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此项工作进展良好,但也正像工作开展之初预测的那样,易地扶贫搬迁是所有扶贫措施中难度最大的。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基层干部对其问题之复杂、领域之广、链条之长、要求之高的体会也是越来越深。

就比如“房子盖好了,贫困群众不愿意搬”,该怎么办?2月2日,本报头版刊发了记者深入基层精心采写的一篇稿件《生活不止眼前的草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塔定乡普村易地搬迁见闻》,通过对贫困户尼玛次仁一家难离故土、乡村干部焦急犯愁的细腻描写,客观地反映了易地扶贫搬迁诸多工作难点中一个断面场景。“单纯说房子,还是愿意搬,但牲畜怎么办?”是搬迁户尼玛次仁一家的真实想法,“乡亲们有顾虑、没底气,思想工作不好做……但我们有信心说服群众转变观念走出草场!”也是基层干部的真实心声。“牛羊怎么办?”的问题看似小,但在基层干部和搬迁群众心里却都暂时转不过弯:一个“为他们好”的大事竟然得不到贫困牧户的积极响应,乡村干部心里难免会有些受挫感;安置房好是好,牛羊也舍不得,不多不少的“大牛小羊”成了易地发展的“拦路虎”,搬迁群众的确会瞻前顾后。

“热碰冷、冷碰热”,这则新闻反映的事例虽是发生在日喀则一个村里的个案,但却生动地反映出了易地搬迁在基层的真实状态和干情民意,不得不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应该看到的是,“牛羊怎么办?”不仅是搬迁群众的顾虑,也应是基层干部的系念。具体来分析,“牛羊怎么办?”这个笼统的问题下包含着很多具体问题:第一,财产怎么办?一方面,草场承包到户后,权责利得到明确,草场的财产意识在群众中已经形成。一方面,牛羊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这一财产与房屋、家具等财产有所不同,不仅不能“随搬”携带,通过几年繁殖还会增值。草场如何处理?牲畜如何得利?群众心里盘算。第二,牛羊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从故土搬进新居,由农村迁入城镇,不是距离问题,而是要放弃以往熟悉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方面,来到新的环境,从事新的工作,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身份上要转变、生活上要适应、心理上要缓冲、观念上要更新,正所谓“故土难离”。如此种种,流露在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牛羊怎么办?”对此,讲大道理难入脑入心,用“一卖了之”来处理会简单粗暴,“跑了不少路”“磨破了嘴皮子”,工作做了不少就是进展不大,基层干部也会产生“牛羊怎么办?”的窘迫心理。

以小见大,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如何正确处理政府的主导作用与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成了摆在各级干部面前,不得不认真深入思考的大问题。扶贫搬迁归根结底是群众工作。因此,要秉承“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的理念,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问题导向,根据群众搬迁过程中引出的问题,因户施策、精准施策、灵活施策,用心用情、循序稳步推进,积极探索“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新路子;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上,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未雨绸缪,提前解决搬迁后的实际问题,用真情打开群众心扉,用行动打消群众顾虑,确保不发生“被搬迁”现象,实现“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

让群众远离贫困、摆脱贫困、告别贫困,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正如新闻稿中所言:“我们在不断地增强精准脱贫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给易地搬迁的困难群众一段生活上的适应期、一段政策上的过渡期、一段心理上的缓冲期,让他们今天的生产生活和明天的发展进步能够自如地对接,平稳地过渡,并由此产生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也许,“生活不止眼前的草场”,也有圈里的牛羊。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