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新年将近,又到岁末年初,农民工欠薪问题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于情于理,解决欠薪、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仅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也是“社会底线”。底线之所以不能突破,往大里说,广大农民工为国家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小处看,外出农民工都是家中的“顶梁柱”,欠薪不仅是对他们一家老小的直接伤害,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大蔑视。
为治理欠薪问题,去年底,自治区人社厅等十二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548户,追发拖欠工资等待遇4940.8万元,涉及农民工0.34万人。我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形势总体趋于好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程建设领域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仍然是发生欠薪的重灾区。
农民工欠薪一直陷入“年年干活年年欠、年年讨薪年年难”的怪圈,这个看似可以依靠制度常态化解决的问题,为何一直难破?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农民工欠薪的高发行业,当然也是农民工就业比例高的行业。主要原因是不少工程项目往往是在建设资金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还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机会,往往采取低价竞争,垫资现象严重。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比例低、到位晚,加上挂靠承包、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等问题屡屡出现,很容易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纠纷。
农民工维权意识、法律意识欠缺也是造成被欠薪的原因之一。工程建设领域用工具有临时性、流动性等特点,大部分企业认为签订合同对农民工的随意流动不能制约,还要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而农民工也认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甚至认为签合同限制了寻找更好工作的自由。另外,不少农民工与他们的包工头之间往往是同村或者同乡,依据的往往是乡里乡亲之间的信任关系。熟人关系代替了劳动合同关系,往往就会导致欠薪问题的发生。
为此,对于欠薪企业,该罚款就罚款,该治罪就治罪,决不能手软。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下一步,我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将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农民工用工实名制管理,推进工资银行代发制度。坚决破除建设领域平时只给农民工支付一部分生活费,剩余工资要等到年底或项目完工后再集中结算的行业潜规则,避免导致欠薪问题年底集中爆发。
笔者认为,破解欠薪困局,不能仅在年关发力,而应把精力放在平时,重点治理好劳动关系、用工制度,以及不规范的企业管理行为。事实上,每一起欠薪,都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漏洞有着莫大关系,而诸多问题都是琐碎的、不明显的,对此,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提前介入,加大监管的敏感性和精准度,防患于未然。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