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在西藏,发展特色小城镇,对带动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地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区域梯次发展结构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推动建设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科学而有效地推动。这正如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在全国特色小镇培训会上表示,特色小镇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产业发展跟风,避免千镇一面,避免盲目造镇,防止违法违规圈地搞开发。特色小镇强调的是发展理念,不能仅仅当成一顶好看的“帽子”,要进一步明确特色小镇培育理念、方法和路径,坚决不能违背初衷。
特色小城镇建设,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为主导,避免一哄而上。要坚持有重点发展,科学确定重点镇和特色小镇,合理控制数量,有序有效推进,避免重点镇、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一哄而上。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需要合理发挥政府的引导、启动和推动作用,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搞形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数量,更不能拔苗助长,必须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实行市场化运作,让特色小城镇按照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和城镇发展规律有序成长。
特色小城镇建设,要坚持有特色发展,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防止产业发展跟风。以产业为依托,避免有名无实。我们可以看到,林芝市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辐射带动周边村落的发展;山南市杰德秀镇是“围裙之乡”,也是“八大古镇”之一,拥有远近闻名的民族手工业;新入围的通麦镇位于波密县境内,要发挥其交通重要沿线服务、地质科考型小城镇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有了产业的依托,特色小城镇才有发展动力,才有支撑,不会变成空壳。
特色小城镇建设,要注重生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貌,避免千镇一面。首先,生态理念植入到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尤为重要。我区在开始这项工作伊始,就提出了“按照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和谐发展的”原则,把示范点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其次,如果没有了“特色”二字,特色小城镇便无从谈起。就像如果北京没有故宫,上海没有外滩,杭州没有西湖,她们将失去灵魂一样。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小城镇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来确定发展理念,突显“特色”二字,避免千镇一面。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