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让“授人以渔”成为驻村工作长效机制

2017年04月20日 09:4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潘璐
分享到:    

“学会了彩绘木制藏香猪,我也能在家门口就业了,每月能收入3000元左右,熟练了收入还要比这个多,比起出去打工方便多了。”米林县卧龙镇村民扎西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普通农牧民群众掌握了一门技术的好处。

农牧区广阔的天地为基层干部职工和驻村工作队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而基层群众愈来愈多样化的需求也考验着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作为驻村工作队,如何强基惠民,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法不计其数,但在笔者看来,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与其进行物质帮扶,还不如“授人以渔”并将此作为驻村工作长效机制,让群众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帮助他们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长久脱贫致富。

要想让“授人以渔”成为驻村工作长效机制,广大队员就要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授人以渔”,在平常的入户调研中应广泛了解群众的兴趣、特长、意愿从事的职业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平常生活中,应积极配合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五下乡”活动,扩大向基层送科学技术、知识文化的覆盖面,提高宣传力度,让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等现有基层资源,多组织群众学习农作物田间管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

此外,还应充分挖掘各个地区、各个乡村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如湖泊河流、天然牧场、重要旅游景点、相对较好的种植业条件、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等,注重将这些优势转化为促进农牧民就业和创收增收的良好平台,使群众学有所用,用而致富。

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工作,各驻村工作队还需集思广益,多出新招、出实招,让学习科学文化,增强自身本领的观念在农牧区深入人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让“授人以渔”成为驻村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真正为脱贫攻坚服务。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