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同事已办理好休假手续,大家在谈笑的时候,有人风趣地说:“回去好好帮我们吸吸霾。”
玩笑归玩笑。但,戏谑见真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确,一边常年碧蓝如洗,一边又经常性地重霾压城。鲜明的对比,也让我们能够任性地在朋友圈、微博里炫耀蓝天白云,尽情地秀晒绿水青山。
相信大家都了解代号为“高原雷霆”的保护藏羚羊专项行动;
相信大家也都看过纪录片《第三极》,索朗,这位山南市扎囊县基层绿化治沙人员,他相信有浩大的“国家工程”,雅鲁藏布江两岸会变成一片森林;
相信大家更记得“只要是对生态有影响的项目,即使是挖金子我们也不干”的庄严承诺……
我常常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我工作生活在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地区之一的西藏。在这片谱写我们人生故事的山水间,江河之源溪流澄澈,万里草场玉毯漫卷,无边林海绿波翻滚,万千生灵怡然其间。
多年来西藏建章立制保护生态,加大对环境违法现象的打击力度,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考核评价体系,如今,又将绿色发展贯穿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水、土壤、空气、人文环境“四不污染”的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净土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下决心、下大力气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了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美如画的碧水蓝天,也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理论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然而,在五彩斑斓的生活面前,又或多或少地有人认为环保是党政部门,以及那些专家教授该去解决的事,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做出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哪有那么多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哪有那么多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雄姿?大多数人只能做些诸如不乱倒垃圾、少用一次性物品、平时背个环保袋出门而已。还有人会觉得,低碳生活是件很烧钱的事,只有大城市的一些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美丽西藏的“细胞”。在快捷的大数据里,能清晰地看到,践行环保其实门槛并不高,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只需要健康西藏、健康日常的理念,以及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和兴趣。
我们不妨畅想一番,在互联网天空下,借鉴前沿的、易复制、易操作的科学技术,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把环保公益从个人普及到社区,让环保教育从社区回到生活体验,那么一定能满足个体层面的家庭、孩子,对低碳环保设施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好奇心与学习的求知欲。虽然一个人做的事可能是有限的,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力却无法估量。你永远不知道一个普通人在环保领域原来可以做那么多事。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虚弱的身体,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健康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环境则是健康的支撑。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前行中,我们更应该结合全区上下如火如荼开展“四讲四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反思自己要做的,不过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因为,美,就在这片山水间!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