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舌尖之上安全长一寸谣言少三分

2017年06月09日 09:37    来源:新华社    记者 记者 裘立华
分享到:    

“塑料粉丝”“棉花肉松”……近来,一些“舌尖上的谣言”再次引发人们的食品安全焦虑。面对谣言,第一时间辟谣,加强科普,依法严惩造谣者很重要,与此同时,还要从源头上继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让谣言不攻自破、失去市场。

“舌尖上的谣言”很容易对企业、产业的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塑料紫菜”谣言就对整个紫菜行业造成严重冲击,使沿海养殖户蒙受巨额损失。尽管事后严惩了造谣传谣者,但损失却难以弥补。

相关调查显示,在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位居第一,占比高达45%。“舌尖上的谣言”之所以能形成病毒式传播,源于造谣者利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蓄意编造、偷换概念,而一些消费者又缺乏科学判断,对谣言“宁信其有”。

近年来,有关部门维护食品安全的力度不断加大,法律制度也不断健全,一大批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分子得到有效打击,食品安全水平有所提升。但也要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历史欠账较多,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客观而言,舌尖上的安全仍然是“平安中国”建设中亟待加强的一环。

治理“舌尖上的谣言”,离不开及时辟谣、打击造谣传谣者,也需要加强科普、正面引导,但更重要的是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提升食品安全的治理能力,推动形成尚德、守法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逐步根除滋生谣言的土壤。

(新华社杭州6月8日电)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