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单产面积不断提升,青稞深加工有声有色,艾玛土豆、岗巴羊、亚东鲑鱼等地域特色品牌在区内外叫得响、卖得火,全市蔬菜自给率已提高到夏秋季60%、冬春季40%的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日喀则市农牧业以规模化种养殖、专业化管理、科技化支撑,全市农牧业发展正向现代化发展进军。
日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无疑,党的十九大再次为日喀则吹响了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集结号!
发展现代农牧业离不开产业化。要按照“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始终把农牧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发展农牧特色产业,关键是要从众多资源中找准定位,确定投资发展方向;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开拓特色产品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注重引导特色产业规模化,依靠规模效益,降低市场风险,增加群众收入;要通过示范引路、典型带动、政策优惠等形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农牧业特色产业建设,充分调动企业、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成为农牧业产业化的参与者、受益者。
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要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项目建设。要重点围绕建设农牧业特色产业、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现代农业青稞生产基地、人工饲草地、高寒牧区牲畜暖棚圈、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游牧民定居、草原监理体系、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项目,严格项目“四制”,确保建设质量;加强后续管理,确保发挥长效。
目前,我区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关键还是在科技。首先,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繁荣;其次,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经济效益,依托现代产业示范园,强化科技示范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再次要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农业技术的有效普及。
相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一纲领性文献的指引下,在日喀则市委“七大产业”发展布局下,全市一定会快马扬鞭,驶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