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 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索林
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气势磅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报告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站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制高点,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展现了我们党引领伟大事业新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是指引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
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政治论断,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依据
历经近40年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不断探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相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客观上需要对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新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总体局势的准确把握,反映了我们党不忘初心、一以贯之想人民、为人民的不懈追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是判断我国发展新历史方位的根本基础和内在依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乎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毫无疑问,对西藏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从全国层面而言,我们现在还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从自治区层面而言,各市地、县乡乃至村(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全面发展,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民生先行战略,更加注重发展成果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严守生态底线红线高压线,把生态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从五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其科学内涵。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就揭示了“新时代”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方位。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就揭示了“新时代”所承载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就揭示了“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就揭示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就揭示了“新时代”应具有的世界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进入新时代,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来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人类文明演变进程来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使命:
通过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全部奋斗历史的精辟概括。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伟大的时代蕴含着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复杂变化,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惟有通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方能取得最终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切实落实“五个更加自觉”和“五个坚决”,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我国革命和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的道理。我们党在新时代要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必须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伟大”内涵深刻、逻辑严密、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伟大斗争是路径,通过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能把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进行到底;伟大事业是方向,惟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才能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伟大工程是保障,只有把党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一定能引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伟大梦想是目标,只有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共同托起伟大梦想。
新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理论品格、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并把这一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一)时代课题呼唤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之所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在于它倾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发展规律,与时代共同发展。从我们党的历史来讲,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从而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而根本的问题,引导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历史方位,向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呼唤,紧紧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构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八个明确”为鲜活内容、以“十四条坚持”为基本方略,概括性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八个明确”着重阐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十四个坚持”作为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着重阐明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涵盖了治国治边治藏、改革发展稳定、民族宗教统战等各个领域,囊括了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思想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中对西藏工作的顶层设计,为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与西藏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开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新征程: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此,报告不仅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到了2035年,而且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丰富和拓展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描绘了未来的光明前景,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加气势磅礴。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路径上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从“两个一百年”到“两个十五年”路线图更加清晰,时间表更加精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使各族人民对未来发展可预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也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谋划能力和使命担当意识。
开启新征程,报告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特别是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我们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把“两个巩固”作为根本任务,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确保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把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确保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确保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为区社科联主席,区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