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学思践悟十九大·新时代有话说】因地制宜才能“搬得出留得住”

2018年01月04日 10:3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杨子彦
分享到:    

W020171228359260119646.jpg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拉萨市按照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西藏自治区“八个到位”要求,紧紧围绕“三年脱贫、两年巩固”的目标,真抓实干,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作为“五个一批”中的重要手段,其是否能顺利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在这里,笔者想谈谈拉萨市曲水县三有村和四季吉祥村,它们在易地搬迁脱贫方面,为全市、乃至全区,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对于“易地搬迁脱贫”工作而言,检验其是否成功的标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贫困百姓能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实施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因为长期生活在原村庄,故土难离的思想较重。曲水县在充分调研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重视做好群众的“知情权”,对安置点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说明,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搬迁前中后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有可能导致整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失败。搬迁前,曲水县精准选址,依托达嘎乡、才纳乡交通便利、人口聚集、有产业基础的优势,精准规划、精心设计;搬迁后,依据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群众意愿,做好易地搬迁和群众增收的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扶出产业,才算扶贫扶到家”。只有坚持发展产业,才能有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才是长久的“造血”之计。曲水县通过建立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的长效机制,在建设安置房的同时,对产业配套统筹作出安排,实现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最重要的是,其成功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离不开党建扶贫的提前展开。曲水县把健全基层组织放在首位,从易地扶贫搬迁之初,便立即批准建立两个搬迁新村临时党支部,由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科级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动员群众搬迁、产业配套建设、制订新村发展规划、推进群众增收奔小康等工作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与号召力。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