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从新年贺卡到微信红包

2018年02月12日 09:3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高玉洁
分享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转眼间,桃花早早开了,柳芽悄悄绿了,春节和藏历新年又将到来。回想起前些年,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收到许多的新年贺卡,有的来自远方亲友同学,有的来自热心读者,一张张手写的明信片,虽然轻飘飘的,却能体会到“见字如面”的感人情谊。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收到的信件和明信片越来越少,这两年已经近乎“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短信祝福及微信红包,虽然也不错,但短时间匆匆一瞥、一笑而过,总觉得有点快餐化,没有那种贺卡和明信片拿在手上比较与玩味的悠长满足感。

不光是这样,记得小时候,过年就是东家走西家串,除了除夕这天在家吃顿团圆饭,剩下的时间,不是去拜年,就是在去拜年的路上。后来有了电话、手机,过年似乎变得“清闲”了不少,特别亲近的去拜个年,稍远一点的就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也算是拜年了。而现在,人们最重要的社交仿佛就在微信的各种朋友圈、同事群里,每个人都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但每逢佳节最热闹的就是各个群里发红包、抢红包的场景……笔者其实对这种过年过节方式并不排斥,毕竟每个人都要与时俱进,就算再怀旧,发电报、写信、寄贺卡这些方式毕竟都过时了。而在一个圈、一个群里,一下可以给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拜年,这种高效率也是过去不可想象的。而且,对于实在很难见面的亲友来说,在微信上“见个面”,说说话、唠唠嗑,发发红包,也是种亲切的拜年方式。

笔者想说的是,虽然微信聊天、发红包既时尚又高效率,但传统的见面交流的拜年方式也无可取代、更应重视。毕竟,虚拟世界虽然方便又诱人,但真实的生活、面对面的交流却永远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最可触摸的情感,更能传递亲友、同事间的深情厚谊。春节、藏历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就在今年吧,我们不妨选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和亲友们放下手机、忘记微信,出门走走,感受大自然暖暖的阳光,感受初春吹面不寒的微风,感受鱼儿的嬉戏、翠鸟的鸣叫,也感受畅所欲言时亲友之间荡漾着的浓浓情意吧!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