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它是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谋划未来,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绘制了乡村发展的新蓝图。从理论角度看,它是深化改革开放,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措施。从实践角度看,它是呼应老百姓新期待,以人民为中心,把农业产业搞好,把农村保护建设好,把农民发展进步服务好,解决社会发展进步遇到的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回应了亿万百姓的殷切期盼,是振兴乡村的总纲领,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路线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在心,并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要求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特色减贫之路。
一、西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解决西藏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繁荣农牧区文化的有效措施。农牧区可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传承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农牧区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增强农牧民凝聚力、焕发农牧区乡风文明新气象,让农牧区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转化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巨大力量。
二、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举措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大力发展农牧区特色产业。要以产业兴旺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民族手工业和边民互市贸易等多种农牧区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青稞、牦牛、草业、奶牛、藏羊、藏猪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大力推广牧户房前屋后和棚圈种草模式,实施牦牛短期育肥工程。同时,以提升产能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把乡村振兴战略与守护边疆相结合,大力实施边境小康村建设。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当积极进行农牧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要不断巩固和完善农牧区基本经营机制,深化农牧区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大力开展农牧区土地、耕地、草地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在继续坚持“三个长期不变”基础上,壮大农牧区集体经济,培育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要积极探索农田和草场使用权流转,鼓励支持农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推动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和个体经济向小微企业转变。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当积极推广乡村文化旅游。要积极依托农牧区优秀传统文化优势,积极推广乡村文化旅游,逐步开展乡村文化观光、乡村文化休闲、乡村文化度假项目。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会为农牧区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新的增长点。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大力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大力开展农牧区“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提升工程,不断完善15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保持医疗制度全覆盖。要加大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解决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要大力推进农牧区公路建设,使各村路路畅通,为广大农牧民出行提供便利。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加强基层人才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农牧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牧区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牧业、爱农牧区、爱农牧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积极引导农牧区生源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大力引进种植养殖大户,给农牧民传授知识、教授技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激发农牧区潜能和活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农牧区党员的政治优势和驻村干部、“双联户”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选拔和培养基层干部力度,激发基层干部干事的活力,使广大干部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工作劲头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作境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牧区建设好、发展好。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要加强对农牧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积极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全面落实农牧区河长制、湖长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高原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和高原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坚决消除“无树村”“无树户”。要聚焦农牧区垃圾、污水和人居环境三项治理,推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广大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办法,加强生态监测站网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区监管和农牧区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发展生态种植养殖,推进农牧区绿化、亮化、美化,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大力发展乡村绿色经济,实现群众富、生态美的统一。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必须与全力开展脱贫攻坚相结合,用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支撑乡村振兴。同时,还要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积极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发展优势产业脱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大援藏帮扶脱贫力度,坚持对边远、边境、高海拔地区和深度贫困县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重大历史任务,更好满足广大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广大农牧民过上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乡村生活。(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校)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