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于中华民族而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五十六个民族情同手足,休戚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推动西藏稳定发展的共同智慧,也是党中央对治藏方略的创造性发展。
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要场所。做好高校民族团结工作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牵引、鼓舞和激励大学生,引领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西藏篇章努力奋斗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中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要与时俱进,应该让学生掌握我国最新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维护民族团结。
在高校中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高校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让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深深印刻在他们心中。例如,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知识讲座、竞赛、展览等交流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高校把校园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辐射到课堂内外,让民族团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化于众、凝化于魂。
在高校中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可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育民族团结的传播者与实践者。社会实践活动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充分的社会实践当中,才能够使民族团结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让高校学生深刻了解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国情,把民族团结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又要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在踏出校园后,高校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潜能。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坚持多样性、发展性、实践性的发展原则:例如,开展社会考察、举行学术型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通过支教、保护生态环境、献爱心等体验式服务,开展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作品创作来实现创作型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高校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掌握它的内涵和本质,同时也让他们成为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的传播者与实践者。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