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采访多了,见到部分曾经一贫如洗的扶贫搬迁村,因为产业扶贫落到了实处,已经成了小康示范村。但也有一些地方的产业扶贫“跑偏”: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者有之,盲目跟风致产能过剩者有之,单靠资源增收遭遇返贫者有之,如此等等。究其原因,根子在于脱离了实际和市场需求,不精准、“瞎折腾”。
因此,开展好扶贫工作,特别是实施产业扶贫,必须知道什么山出什么果、什么水养什么鱼,不能盲目跟风、克隆,切忌不精准、“瞎折腾”。
不精准、“瞎折腾”的结果是浪费了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给困难群众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使扶贫成了花团锦簇的“表面文章”。那么,如何使扶贫真正扎实有效,做到动真碰硬,解决困难群众急、难、盼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精准,在于因地制宜、找准路子。
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在规划推动扶贫产业时,不可急于出成绩,凭一腔热情行事,而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在精准上下足功夫,把好脉、问好诊、开好“药方”,让贫困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对口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等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与自然“两个规律”,找准“接地气”的扶贫产业,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变“输血”为“造血”,引导贫困户参与其中并真正从中受益。
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如何打破扶贫工作的旧观念、旧习惯、旧方法,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彻底斩断“穷根”、开掘“富源”?可以说,产业扶贫是扶贫攻坚的核心,关系到整个扶贫攻坚的大局。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必须立足“增收可持续”,必须强化规划引领,强化龙头带动,千方百计让富民的产业兴起来,让广大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要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扬长避短”,从最擅长处着手,不能盲目跟风。这样,帮扶工作便会得心应手,帮扶项目的设计也在能力范围之内,操作起来也会如鱼得水
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最担心最忌讳的就是“瞎折腾”。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只有在精准扶贫上下实功、出实招、见实效,让富民产业红火起来,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惠及贫困户,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才是产业扶贫正道。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