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为农牧民精神生活铺路搭桥

2018年05月03日 09:5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杨子彦
分享到:    

前不久,一部纪录片几乎刷爆了笔者的“朋友圈”,一时间,大家几乎都在讨论它——没错,这部片子的名字叫做《厉害了,我的国》。影片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技术攻关、国防建设、军事建设、绿色环保、脱贫攻坚、内政外交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观影结束后,笔者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能够让这部看似“高大上”的纪录片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答案很简单,此片运用了群众的语言,讲述着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每个细节几乎都会让人产生共鸣,一种大国自豪感油然心生。

同样,做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接地气”的方式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如何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是推动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

那么,该如何让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加行之有效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要针对关系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诉求,通过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政策宣传、义诊咨询、志愿服务等形式,面向基层农牧民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区、市党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送惠民利民政策、法律、文化、科技、卫生知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基层,进一步架设起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其次,可通过开展乡村级趣味运动会,增强运动趣味性,提升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全民健身意识,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推动乡村振兴。

再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举办一系列农业农牧生产技能培训和技能活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边缘户开展培训。通过举办大赛,培养更多懂技能、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进一步激发农牧民的学习热情,提高农牧民学习技能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使优秀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培养一批具有优秀品质和良好技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