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着力提升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018年05月17日 09:5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李梅英
分享到:    

房子变敞亮了,土地变齐整了,道路变宽了,水变干净了……连年来,自治区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给群众送去丰厚物质的基础上,还对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牧区社会风尚、民主管理、环境卫生等取得较大进展,农牧区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有新的提升。

笔者认为,驻村工作队作为深入基层的触角,应积极顺应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充分遵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带头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大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推动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首先,引导与管理要结合。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中,要一手抓引导教育,一手抓管理建设,建好用好“道德讲堂”,深入挖掘驻在村群众的道德闪光点,用群众的鲜活语言,用群众身边的事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给群众听、送给群众看,组织群众谈、集中群众学,寓教于乐,使文明风尚宣传教育通俗易懂,入脑入心。大力修订完善乡规民约,治理不良风气和行为陋习,狠刹歪风邪气,促进乡风文明。

其次,供给与需求要对接。时代在变化,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要面向农牧区、围绕农牧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充分考虑农牧民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组织开展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活动,以吸引力提高参与率、以实效性增强影响力。把那些能在农牧区发挥效益、受农牧民喜爱欢迎的优质资源送到农牧区,在满足需求中提高农牧民,在创造需求中提升农牧区。

最后,建设与利用要配套。当前,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加速建设,农牧区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少数建成的设施使用率较低,因此,建设农牧区宣传文化阵地,要做好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实用,功能适当,规模适度,室内室外兼顾,防止建设与使用相互脱节。要立足能用管用,一个设施多种功能,一个场所多种用途,发挥好村里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文体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中来,提高文化阵地的综合使用效益。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