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全力攻下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的顽固堡垒

2018年05月28日 18:2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臻融
分享到:    

“摆脱贫困首要意义不是物质上的贫困,而是在于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直切要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战役是打好扶贫攻坚战,最难攻的坚中之坚莫过于贫困群众的思想贫困。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道路,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6000多万农村人口稳定脱贫,年均减少139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4%以下,书写了我国扶贫史上的奇迹,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贫困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但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还有约3000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从结构看,现有的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从分布看,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和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群众等;从深层次看,在这个3000万的庞大群体中,“我就是愿意穷、我是穷人我怕谁、谁不让我当贫困户我跟谁急”等思想顽症仍有一定市场,集中表现在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不愿学习新技能;故土难离,舍不得那山那水那屋,不愿异地搬迁;好逸恶劳,整天游手好闲,东家走走西家串串,甚至在赌博场上你来我往;坐等靠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党和政府送来小康等等,成了脱贫攻坚面前最大的拦路虎。

如何让贫困群众走出思想贫困,关键是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症下药,从思想上拔出穷根,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

要多做凝魂聚气的工作。事欲成,需先立魂。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贫困群众,讲清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一步让广大贫困群众坚定“四个自信”,提振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要抓住教育引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加强贫困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魂厚植于广大贫困群众的思想土壤,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成为广大贫困群众的广泛共识,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自觉养成良好习惯、良好行为,让建设美好家园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用脱贫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标杆、行有方向;大力加强脱贫攻坚领域里的制度建设,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维护社会公共价值、解决贫困群众思想道德领域里的突出问题,促进广大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转化。

要多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根深才能叶茂。群众最讲实惠,要坚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在避免“福利陷阱”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扎扎实实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说子女上学、就业就医、喝上安全的水、住进实用的房、走上宽敞的路、用着便捷的通讯等实际问题,从而通过不断地改善民生,把实事好事做进贫困群众的心里,就会取得让贫困群众既得实惠又受教育的事半功倍效果。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如果志和智的内力内因问题得不到解决,仅靠外部力量的帮扶,帮扶再多也没有用。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多做凝魂聚气的工作,多做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就一定会攻下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的顽固堡垒,就一定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