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6418条,素来都有“亚洲水塔”之称。
但时至今日,因为气候的变化,我区洪涝灾害、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近段时间进入高原雨季,各地区河流流量与日俱增,“水”的话题就成了农牧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但笔者认为,新时代下,做好治水工作不是简单围截拦堵就能解决,尤其是在当今智慧城市建设大趋势中,不管是治水还是用水,水利工程只有更聪明、灵活,才能更好地服务农牧区发展与农牧民群众的新需求。且我区地广人稀,用人、耗材等成本较高,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智慧水利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我区应建立覆盖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业务领域的智慧水利,融合物联网、智能感知、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先进技术,打通智慧水利业务系统信息共享的通道,构建全方位智慧水利监测网、综合管理平台与应用体系,持续提升水利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水利管理、服务、决策更加科学、精细和智能。
其次,建设智慧水利,就是便于政府更快、更有效地掌握信息,为其决策提供依据,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区发展智慧水利要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以提升效能为重点,以便民利民为核心,以服务政府、公众、企业优先的原则,配套标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做到数据有效性、准确性与关联性,以高效优质工作成果来切实体现智慧水利的“智慧”之处。
再次,智慧水利的建设必将落点于技术应用的建设,应将国内外先进技术根据我区水利建设要求融入其中,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利部门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有效提高水利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助力“水为民生”。此外,建设智慧水利,还可以大幅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运行水平和规范化管理程度,促进工程发挥效益时间更快、更长。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