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把精准扶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2018年05月31日 10:5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王珊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用手榴弹炸跳蚤,钱花了不少却没有见到应有效果。”自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拉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十三五”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扶贫要求我们适应扶贫对象、扶贫阶段、扶贫任务的新变化、新要求,把“大水漫灌”变成“滴灌”,像打靶一样精确瞄准,做到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扶真贫、真扶贫。“一刀切”的扶贫政策并不能满足所有地区的政策需求,需要多角度、多领域探讨扶贫模式,因地制宜扶贫,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发挥各地扶贫的“十八般武艺”。

“特色产业扶贫”。贫困地区人口外流、进城务工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落后,产业缺乏,而小规模的农产品收入微薄,以至于一些贫困地区空心化。因而,鼓励贫困地区引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好贫困地区的自然禀赋,发展果蔬、中药材种植加工、畜禽养殖等产业,通过加大实施种养补贴力度,减轻贫困户的经济负担。

“资产收益扶贫”。拓展贫困人群的增收渠道,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将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乡村旅游等项目,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些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总之,贫困不仅是物质贫困,思想贫困也是贫困的重要因素。“扶贫先要扶志”“治贫先治愚”,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内涵。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