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是打牢高校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内容之一,对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新的发展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能够立足于新的发展形势,坚持以“五个认同”为目标,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引领他们为实现中国梦的西藏篇章努力奋斗。
深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这一大是大非立场作为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政治底线和政治红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广大党员做合格党员、做民族团结模范,以党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深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培养政治上坚定、业务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作为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重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建立不同民族师生的常态交流机制,师生互嵌、共同成长。
深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创新载体。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通过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竞赛、展览与交流活动,依托民族节日、民族文化活动月等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专题活动,使全校师生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充分展现自我,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彩与特色,增进互信、增进友谊,加深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深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久久为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在制度长效、作用持久上下功夫,努力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完善的领导机制、科学的目标机制、高校的运转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充足的保障机制,以长效制度和持久作用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良好局面。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