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肩负起新时代文化工作新使命

2018年08月07日 10:0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麦正伟
分享到:    

近些年来,林芝市为了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文化需求,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极大地增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成绩可圈可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为我们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唯有努力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工作新使命、新担当,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需求。

笔者认为,要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工作新使命,首先要立足当前我区实际,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自治区成立55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要节点,创作推出更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反映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飘糌粑香、冒酥油味、展西藏美”、群众喜闻乐见、反映群众心声和时代变化的文艺精品力作,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

其二,要充分利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基层文化设施。以县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乡镇、村(居)文化设施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对县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广播影视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电影放映室、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的监管,不断加强基层文化管理员业务培训,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的专业化程度,全面推动基层文化设施利用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广播电视项目建设资金,加大县级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力度,力争在有线数字电视县级覆盖的基础上向乡、村两级延伸。积极争取广播电视“村村通”设施设备,解决边境小康村、易地扶贫搬迁村、搬迁户、农牧民新增户对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的需求,健全完善广播电视维护维修机制,确保基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时时通”“长期通”。

其三,要始终把门巴、珞巴等较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护工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内容,在政策上扶持,在资源上倾斜,在制度上完善,在宣传上发力。积极开发具有市场效益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的平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同时要完善机构设置、落实文物保护优惠政策,努力改进和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有针对性地、适度地开发利用文物,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