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概括和历史性成果。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宣部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该书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立足“8个明确”“14个坚持”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分三十个专题全面、准确、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处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郑重地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分量很重、内涵十分深刻的重大政治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就是实际、历史方位就是国情、历史方位就是发展态势、历史方位就是时代坐标。党的十九大作出这样的政治判断,是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的立论基点,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那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政治判断?得出这样的历史结论?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逻辑。这个大逻辑就是回答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在何方、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来,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来, 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97年的实践中走来,是从近代中华民族由衰而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走来,是从对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承发展中走来,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学说500年风云激荡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走来。这就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并付出各种代价所取得的宝贵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何方?“一个变化、两个没有变”,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的历史方位。“一个变化”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科学判断、这样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新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 “两个没有变”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是国情,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的历史方位。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国情或历史方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广大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今天是未来的出发点,未来是今天的目标与走向。再过30年的中国,到本世纪中叶的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的根本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总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一百年”的具体目标,在实施步骤上,是“新三步走”,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0年、2035年、2050年,这三个时空交汇点,是中国人梦想与现实的转承点,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里程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的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历史主题、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开始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着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和实践主题,深化和进一步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高高举起,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维度进行了深刻回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认识成果,最根本的规律总结;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所构成完整的事业体系的社会主义,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统筹推进的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方面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精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制度维度和文化维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这是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前进动力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历史传承、现实任务、未来方向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的命运、民族命运和国家命运的高度统一,使我们党对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8个明确”“14个坚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建起新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制、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国家安全、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8个明确”“14个坚持”。
这“8个明确”“14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的要素,统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架构。“8个明确”从理论层面上集中回答了什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的历史和时代课题,科学而精辟地论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四个自信”、强军目标、外交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等。这是理论层面上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14个坚持”是从实践和战略层面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的重大实践课题,它涵盖了坚持党的领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等。这是集中体现我们党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和凝练,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略。
“8个明确”“14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构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彰显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战略与战术的相一致、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新命题新论断新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这一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在领导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原创性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观点,为这一科学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是多方面的,宽领域的,深层次的。这些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个明确”和“14个坚持”的阐述中。我们所说的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就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理论穿透力和现实解释力,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勇立时代潮头,在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提出了不少新命题新论断新理念,用鲜活和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哪些原创性理论观点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 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创造性地提出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 创造性地提出“强军兴军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构想;创造性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等等。
科学理论既要回答时代课题,又要指导和推动实践,又要有独具特色的理论品质和富有感召的思想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科学理论,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人民情怀、高度的自信、鲜明的问题导向、无谓的历史担当精神等,集中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这些新命题新论断新理念,都是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而拓展的。
(作者为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