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至今,1080名来自我区基层及急需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简称“西藏特培”),在内地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学习新技术、汲取新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前两批特培学员在国家级刊物上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166篇,在省部级刊物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754篇;申报并主持参与19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373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一批留得下、靠得住、业务精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正支撑着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西藏特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西藏特培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培工作“软实力”锻造成“硬能力”的成效有待加强。
笔者认为,首先,是要继续完善实施好《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管理暂行办法》,用好用足中央对西藏特殊人才的有关政策,切实把特培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建议各选派单位根据本单位情况和选派人情况,制定较为详细的培养计划, 这样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突出行业深造的特点,学员学习结业后,可更有效地服务原单位。
其次,由于现代教学和科研活动更加多样化,层面更加丰富,建议允许学员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安排进修工作,在保证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灵活地利用特培时间为原单位更好更有效地工作,并可以针对行业研发或者培育人才角度,针对生产周期和基层单位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对合理的培训时间。
再次,是建议特培地点的选择由以高校为主体向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为主体转变。通过特培,切实提高特培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为选派单位培养用得上的科技能手。在特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再扩展特培计划的范围,使优秀的汉族科技骨干也可以享受这个提高自身的机会。
最后,由于特培学员都是在职人员,也是各单位的科技骨干,由于年龄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应根据特培学员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为此,要充分尊重特培学员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上的差异,重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取得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需要多维度、多主体对特培学员进行考核,帮助特培学员找到差距和不足,确立进一步的成长目标。
此外,受培单位在信息、技术、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具有优势,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被受培单位进行短、中、长期的学术考察活动以及干部挂职锻炼等形式的交流活动。另外,特培学员学成回原单位后,要将特培期间学习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其他科技人员,增强受援单位的“造血”功能,从而全面提高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