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得开放之益 因旅游而兴

2018年10月15日 08:3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米玛
分享到:    

“旅游服务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2200余元……”

这是截至今年8月底的统计数字,这是一个乡的统计数字,一个地处偏远的乡——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的统计数字。

巴嘎乡就在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的环绕中,但是千百年来,这里的牧民逐水草而居,过着贫穷而平淡无奇的日子。

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这片山水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渐增多的游客和朝圣者来这里旅游、转山。旅游业不断升温给当地群众创收带来了机遇,普兰县巴嘎乡岗萨村牦牛运输队由此应运而生。

开放不是一帆风顺,开放需要勇敢的尝试和勇敢者的带领。1981年,岗萨村牦牛运输队成立之初,只有少量的马匹和牦牛,大多数人持观望态度,群众参与度不高,收入也不乐观。1996年,由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尼玛益西多吉牵头贷款88万元,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岗萨村牦牛运输队”,仅用3年就还清了贷款。至此,巴嘎人真正得开放之益,尝到了“旅游饭”的香甜。

村民曲杰告诉记者:“西藏的旅游市场越来越热,国外来冈仁波齐转山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有印度的、有美国的,还有俄罗斯的……带着他们转一圈冈仁波齐,我们就可以赚到1700多元。如今,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也很好,仅富民兴边、生态补偿这块,我们一年就有2000多元的补贴,生活过得和谐、幸福”。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牦牛运输队已成为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久美多吉年富力强,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我们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会继续保护好冈仁波齐周边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游客体验到原始、纯朴、宁静的牧区生活。同时,我们运输服务中心也将继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安全,为游客服务好”。

得开放之益,因旅游而兴的巴嘎乡人并没有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而是利用运输服务中心收益开办了砂石场,为村集体经济开辟了另一条“生财之道”。 提出以“旅游运输为龙头、建材加工为支撑、餐饮零售为补充”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村民的认可。

随着农牧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全村的旅游收入呈直线上升趋势,巴嘎乡岗萨村又先后开办了便民超市、妇女茶馆和扶贫宾馆等经济实体,预计今年,牦牛运输旅游服务中心除旅游运输服务外,超市、茶馆、宾馆以及其他经济实体的收入将突破300万元。

事业越做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曾经的牧民曲杰背着包袱、牵着马,带着来自德国的游客踏上了转山之路。

从前,岗萨村人是地地道道的牧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靠放牧为生。得开放之益,如今的巴嘎乡人纷纷放下了放羊鞭,吃上了“旅游饭”、摘下了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责任编辑:罗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