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召开2017年贫困县脱贫摘帽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项评估检查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我区林周县等25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区。千里传佳讯,这一份捷报,既来之不易又实至名归,标志着全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而就在发布会召开前一日,人民网一则消息同样令人瞩目: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根据查处的扶贫领域问题,公布了几类“作秀式”扶贫案例:贫困县举债搞政绩工程;扶贫项目“被完工”,成了烂摊子;为了效果租牛迎检;追求高大上搞形象工程……两厢对照,个中深意不言自明。笔者认为,在当前全区热火朝天的脱贫攻坚战中,这无疑是一剂“警醒药”,作秀无异于造假,既损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失了民心,要落实好脱贫攻坚这一最大民生工程,必须从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严防死守、不留漏洞。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各市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聚焦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搞清楚“扶持谁”这个问题。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要整合资源、精准投入,对贫困群众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于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要量化成清单,及时督促推进。
扶贫先扶志扶智、扶德扶勤。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更多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勤劳就业实现稳定收益。引导贫困户参与移风易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具体事务,让他们主动想办法、做决定、出力气,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增强造血能力,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考场。扶贫工作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目前仍未脱贫的群众,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发扬钉钉子精神,大干、苦干、实干。西藏自然条件艰苦,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年轻干部比重大、人数多,要抓住难得的锻炼机会,要引导他们沉下身子,真抓实干,学真本事,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当“快门干部”,将脱贫攻坚做成群众不认账的“数字脱贫”“算账脱贫”。
我区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搞好脱贫攻坚事关我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当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脱贫攻坚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全区上下要一级带一级,一层压一层,切实解决“人到心不到”问题,开通精准扶贫信息服务平台,让扶贫干部全天候接受群众监督。要以党纪国法为“红线”,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零距离腐败”行为,真正让受扶群众从党的扶贫政策中受益,真正让群众早日脱贫、脱真贫!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