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勤劳致富靠自己

2018年10月23日 09:1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古到今,有多少名人富豪不是由勤奋而得来成功的?

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各级政府对脱贫越来越重视,资金、人力、政策等合力越来越凝聚,可谓是如火如荼。但在大家更多注意力关注物质脱贫的过程中,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欠缺反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有些甚至反而降低了。这样一来,脱贫作用不仅不明显,还有部分群众在短暂脱贫后可能会再次返贫。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给钱给物,仅能解燃眉之急;扶心扶志,才能治懒治赖,改变“等靠要”思想。要想摆脱贫困,贫困群众还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首先,各级扶贫部门要深刻认识抓好劳务增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切实把通过参与项目建设作为拓宽贫困群众致富渠道、增强自主脱贫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其次,切实做好对贫困村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做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政策、项目的宣传工作,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信心。各市地、县区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落实好精准识别、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将任务和责任量化细化到县乡村,确保措施有效落实落地。乡镇、村(居)两级是落实措施的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组织教育群众、落实帮扶措施的职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来自身边的故事更加能够鼓舞人心。值得一提的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我区各地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令人钦佩的脱贫户。他们因病、或因残、或缺劳力,虽然致贫原因各有不同,但在脱贫路上,他们的选择却十分相似:政府“兜底”,致富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精神脱贫的道路上,应不断继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讲四爱”的宣传引导,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脱贫事迹,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淡化宗教消极影响,从精神上扶智、扶志,树立劳动光荣、自我脱贫骄傲的观念,让观念促进行动,把更多的智慧力量放在勤劳致富、用双手创造今生幸福生活上来。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