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做强特色产业促进稳定脱贫

2018年10月23日 09:1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赵瑞阳
分享到:    

10月1日上午,自治区召开2017年贫困县脱贫摘帽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评估检查,并报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林周县、米林县等25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区)。

自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冲锋号以来,我区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咬定脱贫目标苦干实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落地生根,脱贫攻坚各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真抓实干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堆龙德庆区羊达乡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占地865亩,拥有高效日光温室360栋,解决32户、112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贫困群众“居家就业、原地脱贫”; 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是我区首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对村民进行汽车驾驶、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让184户、712名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成为“造血型脱贫”典范;当雄县围绕牦牛产业,大力实施“金融+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科技”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发挥畜牧业、牦牛加工区位优势,让牦牛产业成为脱贫“金字招牌”……这些好做法,为我区脱贫攻坚积累了不少好经验。

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摘帽,并不意味着农牧区贫困的消失,也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如何建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扶贫新模式?如何挖掘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如何确保困难群众顺利摘掉“贫困”帽子,实现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笔者认为,产业扶贫的效果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确保脱贫不返贫,做强特色产业是关键。

为更好促进产业脱贫,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农牧区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找准特色产业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发挥特色产业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通过股份合作制、土地托管、订单帮扶等形式,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再次,要发挥各市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特色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摆脱贫困,是为群众谋幸福,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要实现产业稳发展、贫困户稳脱贫双赢,不仅要看扶贫产业的项目效益,而且要看项目能否精准对接到人,能不能培育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在我区脱贫摘帽的决胜阶段,只有精准扶持、精准发力建立起可持续的产业脱贫机制,才能保障贫困群众真正做到脱贫不返贫。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