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从一场艺术展览引发的思考

2018年10月24日 11:5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晓勇
分享到:    

这个秋天,连着跑了几场在自治区群艺馆开展的艺术展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叶星生“传承与创新——雪域星生拓绘经典”艺术展开幕之后的一场艺术家的对话与交流。

叶星生“传承与创新——雪域星生拓绘经典”艺术展,以遍布西藏、由藏族人民所创造的玛尼石刻艺术为主题,将古老的玛尼石刻艺术及古老的木雕经文、图纹拓印在皮纸或宣纸上,再结合内容需要,以唐卡的构图、国画中汉地泼墨的重彩手法,在拓片空白处画出祥云、山水、花草、飞禽,用以对拓片内容进行罩染延伸,最后提款盖章,让绘画与拓片相辅相生,让藏、汉文化融为一体,开创了一条藏族美术的创新之路。

每一幅拓绘作品似唐卡却又非也。在笔者看来,它与唐卡除形似外,于内却全然不同。然而,最能引起笔者兴趣的却是这次展览中几乎在每幅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的藏地玛尼石刻这一文化符号。

玛尼石刻艺术就石板、石块的天然形态,用刀斧来构图造型,集古朴、浑厚、生动于一体,为原本冷冰冰的石材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玛尼石刻艺术始于原古,与古老的岩画、摩崖石刻有着紧密联系,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藏民族文化遗产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古今中外历史或文化史上,很多大艺术家的导师都是民间艺术。叶星生很早就关注藏地民间文化艺术,作为收藏家的他,早期收藏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玛尼石刻。

用叶星生自己的话来说,玛尼石刻艺术不呆板,它不像唐卡或壁画受度量经的把控,它是创造性的,也是随意的,因而很生动。玛尼石刻是民间艺术,真正体现了西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力和想象力。

著名画家余友心在说到西藏玛尼石刻这种古老民间艺术现象的变化时表示,颇为遗憾。他说,刚来西藏时,玛尼石刻很多,在昌都一些地方还看到过有的老百姓用玛尼石刻来梯田、筑水坝等。当时觉得用这样的民间艺术品搞建筑太过奢侈了。然而,几十年过去后的现在,玛尼石刻艺术在西藏退化了,现在多用机器刻,已毫无艺术价值。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连固有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都保存不下来,那它的文化也就断线了。

众所周知,西藏的民间艺术是一个范畴、一个体系,它不仅仅是玛尼石刻,还有其他的艺术形式。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有文化自觉方有文化自信。无论艺术、文学,想要登上巅峰,必须扎根民间文化艺术的土壤。保护、研究、弘扬西藏民间艺术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好在,通过这场艺术展,笔者也听到了一个可以为之欢欣鼓舞的好消息。那就是,多年来,众多区内外艺术家、收藏家和学者从未停止过对玛尼石刻、擦擦、风马旗等西藏民间艺术的研究和探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被叶星生称为西藏三宝的玛尼石刻、擦擦、风马旗这三样民间文化艺术可以申遗成功,如愿成为西藏众多非遗文化中又一奇葩。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