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以产业发展筑牢脱贫路

2018年10月25日 10:0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卢文静
分享到:    

近年来,当雄县发挥天然草场优势,大力发展牦牛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础,普及良种,拓宽牦牛肉销售渠道,使得牦牛产业成为当雄县扶贫惠农重要产业之一。今年4月,作为拉萨市唯一纯牧业区的当雄县,启动了投资10亿元的“牦牛产业万户脱贫致富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发展西藏牦牛现代化产业,积极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拉萨市突出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有效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关键在于贫困地区要找准自身定位。笔者在基层采访扶贫工作时,最常听到的问题就是“资本下不来”“农民不动弹”“没规模、没市场”等。矛盾与问题虽然很多,但其背后的成因却有着相似性,那就是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

“一团乱麻,找出线头。”对于产业扶贫,这个线头就是基于精准定位的产业与项目。如何处理好产业扶贫项目与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关系?如何处理好盘活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与贫困户顺利增收、稳步脱贫的关系?如何激发龙头企业产业项目示范活力,有效提高扶贫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利润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产业脱贫,首先要科学谋划产业。要根据拉萨市各县(区)的资源禀赋以及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其次,突出“产业+扶贫”的内涵,发挥产业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最后,要创新机制,鼓励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