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 壮大新时代党在农牧区的领导力量

2018年11月09日 09:4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张兵兵
分享到:    

2017年,我区5475个村(居)组织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两委”班子成员30920名,班子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了100%,一批党性观念牢、群众基础好、维稳能力强、致富本领高的党员被选进村(居)组织,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为推进我区农牧区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突出政治标准,划出选人“硬杠杠”

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关键在人。自治区党委把“选什么人”担任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作为事关巩固党在西藏执政根基、事关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事关全区各族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基础工作。一是突出政治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凡是政治上不坚定、在反分裂斗争中态度暧昧、与党和人民离心离德的人员不得列为村(居)“两委”和监督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选,确保选拔出的人员政治立场坚定、绝对忠诚可靠。各市地结合实际,研究细化村(居)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明确告诉党员群众选什么样的人、不选什么样的人,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山南市提出了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十选十不选”标准;那曲市制定了《不宜提名为村(居)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的30种具体情形》。二是划出选人“硬杠杠”。抓住农牧民党员这个关键,明确提出“村(居)党组织成员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必须是中共党员,主任必须是正式党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的目标要求,为村(居)“两委”换届划出选人“硬杠杠”,切实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讲党性、听党话、跟党走,甘愿为农牧区发展稳定贡献力量的优秀农牧民党员推选到村(居)干部岗位上来,努力打造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村(居)带头人队伍。

二、拓宽选人视野,多渠道配强村(居)“两委”班子

根据新时代农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各级党委着眼于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员标准,突破民族、地域、职业界限,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一是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先进双联户”、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民族团结家庭、文明家庭中的党员中推选村(居)干部;注重从革命、爱国人士及其后代的党员中推选村(居)干部;注重从内地引进的优秀种粮养畜大户、致富能手和有适合当地经济发展一技之长的党员中推选村(居)干部。在这次全区村(居)换届选举中,当选的党员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内地引进的优秀种粮养畜大户9902名、占32%,比上届提高了7%;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双联户”户长2804名,占9%,从民族团结家庭或文明家庭成员、革命爱国人士及其后代、统战人士及其后代中推选村(居)“两委”成员180名。二是多渠道配强班子。对存在选人难的村(居),采取“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县乡党员干部下派、跨村选派或从村(居)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是党员的离退休老干部、聘用干部、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推选等办法。在这次村(居)换届选举中,村(居)党组织书记或村(居)民委员会主任由下派干部担任的共596名、“一肩挑”的1258名、“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18960名,选派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离退休老干部到村(居)任职2087名。

三、注重人选储备,夯实选人用人基础

自治区党委始终把加强村(居)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万名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藏汉双语教育工程、农牧民党员致富技能再造工程,为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对储备后备人选工作提前一年进行安排部署,各地在广泛调研和民主推荐基础上,储备后备人选近3万余名,并逐村拿出继续留任、需要调整、拟新进班子“三份名单”。各驻村(居)工作队帮助村(居)“两委”建立村后备干部储备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阿里地区把从后备干部中发展青年党员作为破解基层“选人难”的有效措施,狠抓“四个培养”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居)干部、把优秀村(居)干部培养成村(居)党组织书记。日喀则市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以改善和优化农牧民党员队伍结构和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为目标,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为根本目的,充分运用“基层夜校”平台,务实抓好村(居)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那曲市认真组织开展“万名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考试,优先推荐提名考试成绩合格的人员作为村(居)“两委”班子候选人。

四、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候选人符合要求

村(居)组织换届选举人事安排方案由自治区、市地、县区、乡镇(街道)党委及组织部门层层把关,按照谁提名、谁负责,谁把关、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身份认定、组织考察、人选审查,全过程征求纪检机关、审计、综治、信访、公安、国安等部门意见,确保村(居)组织候选人符合要求。区换届办专门制定了《村(居)组织换届选举人事安排审核注意事项14条》,并对全区5475个村(居)组织人事安排方案逐一审核,坚决把政治上有硬伤、历史上不清白、廉洁上有问题、群众口碑差的人员排除在外,确保每个候选人符合区党委要求。日喀则市制订人事安排方案审核“五个一”工作法,即:对人事方案“沟通一次、初审一次、复审一次、会审一次、终审一次”,严把换届人事安排审核关。那曲市建立“十部门联审”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对重点村(居)、问题村(居)换届人事安排方案进行了重点审核把关,共有73人被取消候选人资格,23名不符合资格条件人员经劝说主动退出。昌都市在各县区大力推行“两推两听四会议”工作法,即:党员和群众推荐、乡镇党委推荐,听想法、听民意,召开乡镇党委推荐会、召开情况核实会、召开座谈审核会、召开县区委常委会,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考察。

五、坚持依法依规,确保选举结果实现党委意图群众满意

各级党委始终把坚持发扬民主、依法按程序组织选举作为换届选举工作的“生命线”,从严从紧把好业务培训、业务指导和程序操作“三道关口”,严把选民登记、推荐提名、大会组织、投票选举等关键环节步骤,严肃换届纪律,层层签订换届工作承诺书,确保履行程序不走样、遵守步骤不减少、执行法规不变通,实现组织意图不打折扣。自治区成立7个指导检查组,市地、县区成立658个指导检查组,全程指导检查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各县区选派县级领导干部深入联系重点难点村(居)、软弱涣散村(居),乡镇(街道)派出换届选举指导员,深入村(居)一线,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行使选举权利。广大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带头学习了解政策法规,积极宣传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程序,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全区村(居)组织换届选举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在各级指导检查组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下进行,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阳光,实现了“零举报”“零上访”“零违纪”和候选人当选率100%、一次性通过率100%。(作者单位:自治区强基惠民活动办公室)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