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创作更多有“立场”有“市场”的文艺作品

2018年11月20日 09:2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德吉央宗
分享到:    

近几年来,我区陆续创作推出了大型民族歌舞《太阳的女儿》、大型现实题材话剧《扎西岗》、新编藏戏《六弦琴缘》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尤其是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的震撼上演,是继布达拉宫、大昭寺之后,为西藏增添的又一道难以磨灭的文化符号。

如果将叫好的文艺作品喻为立场鲜明的,那么叫座的文艺作品就指富有市场的。两者兼之,就是既有“立场”又有“市场”。由此,文艺作品大致分为四类:既有立场又有市场,既没立场又没市场,有立场却没市场,有市场却没立场。理想的文艺作品,应该是既有立场又有市场的;反之,如果一部文艺作品既没立场又没市场,只能打入“地狱”或扔入“回收站”。

当下,文艺市场出现了一种轻立场重市场的倾向。一些人模糊地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立场的作品往往没市场,有市场的作品更容易得到关注。文艺作品不是商品,如果这样,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文艺作品就难免沦为市场的奴隶,其品位、格调就可能渐趋低下,甚至可能缺乏思想内涵或思想混乱、苍白。如今一些电视台、互联网直播平台盲目追求高收视率、高点击率,节目内容泛娱乐化,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背后其实就是过度追求市场化。

一个伟大的文艺工作者总是书写自己的人生,正所谓“言为心声”,作品是其人生观、价值观最生动的反映。古人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中的“为往圣继绝学”,指向的正是有立场的作品。一个真正的文艺家不在乎一生中创作了多少文艺作品,而在乎的是有多少有立场的传世佳作。著名作家路遥一生中并没有发表多少小说,但一部传世之作——《平凡的世界》,足以给中国文坛留下一道难以磨灭的辉煌。许多优秀文艺工作者,都是以创作有立场的作品为志向,也确实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立场的作品。

既有立场又有市场,两者之间并非对立关系,更多的是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文艺创作上,有些作品表面看是关注当下生活,但忽视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和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揭示,热衷于用肤浅的“现实”、常规的“套路”来迎合市场、印证观念。在文化供给上,有人认准庸俗流行主义,认为粗俗的才是市场的,事实上,公众也有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娱乐至死”。央视播出的《平“语”近人》《中国诗词大会》,都获得了空前成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市场存在强劲的精神文化需求;学会智慧表达,才能更好地让“有立场”“有市场”实现无缝对接。

目前,我区正在由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挺进。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多为人民群众提供既有立场又有市场的文艺作品,不仅是责任所系,也是价值所在,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美好期盼。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