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旅游纪念品要注重“特而精”

2018年11月26日 09:4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卢有均
分享到:    

不久前,笔者有机会再次来到慈觉林观看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在人潮涌动的剧场展厅等待入场时,意外发现展厅内的旅游纪念品十分走俏。询问工作人员后得知,这里的纪念品不仅制作精良,还颇具西藏传统文化特色。对比一些“同质化”“低端化”“地摊化”情况严重的纪念品市场冷清的生意,笔者突生一些感悟。

放眼当下全国各大景区,很多旅游纪念品都大同小异,每到一处景区,拿起一件纪念品,总有似曾相识之感,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制约了旅游产品的发展,也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播。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破解这种局面,无疑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游人游景,景无外乎就是人文与地理,而游人想带走的也正是那一件件饱含着一地人文气息的纪念品。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纪念品,“含一地人文、接一方地气”应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出于商业运营,还是出于文化传承, “独特”才不失为旅游纪念品的应有之义。如今,已经进入大旅游时代,各地都在开发自己的旅游纪念品,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纪念品的时候,尽力实现“特而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拉萨的一些景区(点)外,时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游客急于“脱身”,背后仍跟着一群推销纪念品的小商小贩,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交易成功的几率其实非常低。究其根源,还是出在产品的“大众脸”“克隆脸”,以及质量粗糙等问题上。

西藏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大区,近年来,西藏旅游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各大景区逐渐摒弃依赖门票经济的背景下,旅游纪念品开发无疑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谋划,科学部署,从政策、制度等方面加强对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出台支持方案,保障纪念品原创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旅游纪念品市场唯有摆脱“大众脸”“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才能真正成为旅游经济的有效补充。

百舸争流千帆进,乘风破浪正当时。时下,我区一年一度的“冬游西藏”大幕已全面开启,景区免门票、住宿交通半价等一大波优惠政策已经落地,极致冬景加上丰厚馈赠必将吸引更多游客进藏观光旅游。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西藏而言,理应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推动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我们不仅要让冬天的西藏留心留人,更要让游人手中的纪念品成为永恒的纪念、成为传播西藏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