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区共有3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我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身。相比于内地,西藏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目前仍是全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短板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特殊关怀下,西藏水利快速发展,但限于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欠账多等因素,相比于内地省市,西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在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对水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笔者认为,发挥主体作用是关键。在水利扶贫工作中,各级水利行政部门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套必要资源的同时,也要时刻认识到贫困群众才是脱贫攻坚的主体,不能搞政府包办,要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作为扶贫开发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立生态补偿岗位和引导农牧民施工队这样的策略,发动当地群众,采用以工代赈、岗位扶贫的方式,通过向贫困群众提供工作岗位,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根除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正确积极的脱贫攻坚态度。
与此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是前提,无论是设立生态补偿岗位还是引导农牧民施工队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都必须把握好扶贫岗位设立的意义。水利扶贫劳动岗位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同时,也兼具一定的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对水生态补偿岗位的上岗人员和农牧民施工队员的教育培训尤为重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得贫困群众在上岗增收的同时保障好生态环保的效益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尤其是对于水生态补偿岗位上岗人员,在提高其岗位技能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对他们加强其他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使之掌握一门扎实的就业技能,引导其实现更高水平的就业,建立稳定的长效脱贫机制。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