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精准滴灌,提高扶贫实效

2019年03月12日 09:4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张猛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注重增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在一些贫困地区,多年扶贫工作成效不明显,贫困户久扶不起,不是缺少致富的能力,而是缺乏脱贫的勇气和实干的精神。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今年脱贫了,明年又陷入贫困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扶贫先扶“智”。贫困户陷入贫困久久不能脱贫的原因,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缺乏自我奋斗的意识和改变自我的能力。因此,扶贫人员在扶贫过程中要转变过去的方法,注重从思想上改变贫困户,让贫困户从被动接受帮扶,转变为主动努力自我脱贫致富。面向贫困户开办各类技能培训班,让其拥有一技之长,不至于在离开帮扶后,立马再次陷入贫困。

特色产业助推脱贫致富。扶贫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善于发现适合在当地发展各种特色产业的条件,用特色产业助推当地脱贫致富。在牧区,可以发展电子商务,用电商向外地销售肉类、乳制品、羊毛织品;在林木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开办林下资源深加工厂,增加资源附加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鼓励贫困户开办家庭旅馆、包装贩卖当地特产。

驻村工作队引领脱贫致富。驻村工作队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来源广泛、善于协调、对各类政策熟悉了解的优势,真帮实扶,引领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增收。首先,驻村工作队可以从原单位引入经济支持、技术专家、政策支援帮扶驻村点;其次,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可以帮扶当地村干部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明晰账目、处理棘手村务;再次,驻村工作队可以在业余时间开办各类培训班,对村民进行知识普及、技术普及,提高村民和贫困户的认知水平。

扶贫工作现在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更需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新突破、新胜利。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