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一个翻身农奴的演员梦

2019年03月22日 18: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原红利
分享到:    

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一部轰动全国的电影《农奴》,让很多人通过这部电影了解旧西藏黑暗落后的农奴制度。鲜为人知的是,饰演主人公的藏族演员大旺堆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就是农奴,他在现实生活中也演绎着自己的昨天与今天。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大旺堆出生在西藏山南贡嘎县,在13岁的时候被派到庄园里喂马、放马和搓绳子等活儿,秋天更要起大早地割青稞,什么时候割完什么时候睡觉,更多时候干到很晚也割不完。最难忍受的是饥饿,从他记事起就几乎没有吃饱过,这样艰难的日子重复着,直到突发家庭变故,失去了依靠的大旺堆逃到寺院,之后他成为了一个专门伺候贵族喇嘛的佣人,和影片中的强巴一样,成为了寺院里的贫苦喇嘛。1951年秋天,解放军来到了拉萨,大旺堆发现这支队伍有纪律、没打骂、无剥削,机缘巧合下,他脱掉了袈裟,留在部队农场里干活。这几年里,他勤奋工作,用心接受党组织的教导,并有幸被选作西藏的民族干部送到内地学习,在学校里刻苦努力、表现优异。刚成立的西藏歌舞团在校选演员时一眼挑中了他,之后又被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进修,这为他以后的演绎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努力就有机会,有拼搏才有改变。令大旺堆难以忘怀的是,在西藏学员班毕业大戏汇报演出《文成公主》时,周总理观看了演出,并亲切接见了他们,从此他的心中深牢记总理的嘱托:“你们是高原上的话剧种子,要在西藏生根、开花、结果。”在1963年电影《农奴》选角时,大旺堆凭借出色的表演和独特的经历被选中,他非常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演得非常投入,真正地将主人公“强巴”与自己融为一体,发自内心的出色演绎,更是感动了无数观众。这部影片真实再现了旧西藏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生活,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至今,《农奴》还作为重要电影样本被专家学者解读分析,其拍摄手法也被新的导演不断学习。

大旺堆继承发扬了电影人的优良传统,推动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一生扎根于西藏,在演绎道路上执着奋进,把个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报答党的恩情。他用心演绎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如《不准出生的人》《松赞干布》等,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文艺人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只因心中有感恩、有信念、有拼搏,牢记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他、培养了他,使他能够从事于自己喜欢的事业,有一个幸福和乐的家庭,这里没有黑暗、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一切是这般美好得让人难以想象……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