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9日至5月5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成都”暨“发现喜马拉雅”西藏当代艺术展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唐卡、音乐、舞蹈、藏香等惊艳亮相,与前来参观的人“亲密接触”。
这是我区对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有益尝试。笔者认为,应该运用各种形式,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要维护和拓展非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到学习非遗文化的行列,实现可持续保护。比如嘎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平措玉杰就通过收徒的方式对嘎尔进行传承和发展。
第二,要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生活。各相关单位、部门可通过举办相关的展览、交流、体验活动,让非遗成为丰富生活、传承文化的载体,切实让非遗融入大众生活,让民众走进非遗、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真正成为非遗的主人。
第三,要创新形式,积极探索,打造高品质的非遗品牌。譬如通过开发上、下游经济产业,达到延伸产业链、提升关联度、扩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带动相关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国际化发展。
此外,还要构建起自己的国际市场和营销网络。依靠相关职能的政府部门、半官方机构或者中介组织,包括文化贸易促进会、各类文化产品进出口商会、联盟等组织扩大自身的宣传,提升非遗的国际认知度。借助互联网手段,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视频方式,建立与民众的专业交流平台,从而建立线上、线下的学习、观摩、展示、售卖互动联系。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