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召开第七次教学改革研讨会,将“用学术讲政治”理念和教改“一号工程”正式推向全国。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积极落实上述文件精神,于2019年3月举行教改专题研讨会,并印发《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西藏自治区行政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用学术讲政治深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至此,该项工程在我区拉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可见,“用学术讲政治”的关键与核心将取决于党校教师。所以,在高质量推进本次党校教改的进程中,教师必须有所担当,同时应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涵义
“学术”的基本含义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和知识,暗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学术讲求逻辑关系,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其本质是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一种认识,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二是学术具有学科门类差异性,任何知识在13大学科门类中都有各自的归属和相应的表达范式。“讲政治”亦有两层基本含义,从政治学上看,所谓“讲政治”是指一个人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方面;二是从教育学上看,所谓“讲政治”是指在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政治有关的科学知识的讲授、解读、分析、研究等活动。党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对党校教师而言,政治学意义上的“讲政治”和教育学意义上的“讲政治”二者缺一不可且有机统一。由此来看,所谓“用学术讲政治”是指:党校系统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现象中所蕴含的因果关系进行讲授、解读、分析、研究,从而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提升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的活动。
在对“用学术讲政治”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还需要清晰地认识“用学术”与“讲政治”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用学术讲政治”显然是一个偏正短语,“讲政治”是中心语,而“用学术”只是修饰语。换言之,“用学术讲政治”的核心和首要原则是“讲政治”,“讲政治”是重心,是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用学术”仅仅是手段、方式方法问题,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二者是本与末的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意味着,首先,党校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要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作表率和标杆,这是高质量推进“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前提;其次,党校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而且要做到二者融会贯通,避免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两张皮、自循环的现象;第三,党校教师要学懂弄通吃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最新理论成果,而且要运用好这一理论成果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
二、“用学术讲政治”对促进党校教师发展的重大意义
(1)“用学术讲政治”是践行党校教师姓党的基本路径
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教师,其首要条件或素质要求就是“德”。不同的政治制度对师德的要求不尽相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师,必然要做到服从于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这种定位就使得党校教师不同于一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校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党校教师姓党是最大的师德,是德中之德、德中之要、德中之基,是用学术讲政治的灵魂和根基。”这意味着,党校教师无论是什么学科背景,首先要认知的问题就是党性问题,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性锻炼上要求更加严格,言行举止上要求更加严格,专业学习上要求更加严格,用自身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员。
(2)“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教师打破发展瓶颈的最佳选择
自邓小平同志提倡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模式的发展,进入党校学习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能力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对党校教师授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党校教师普遍存在“先天不足”和“倒挂”现象,以文件解读文件、以事实解读事实,从而导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活动的解释缺乏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学术的支撑和学科的特色,阐释力、说服力、吸引力普遍不足,成为影响党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意味着,党校教师必须要扎实自己的学术功底、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使学员从课堂的授课中有收获、有帮助、有启发。
(3)“用学术讲政治”是成为一名优秀党校教师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办好党校,必须有一大批名师,要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体,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知名教师。事实证明,在党校系统但凡能够称得上名师大家的教师,都既能把课讲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给人以真理的启迪,又能坚守党校姓党原则,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衡量党校教师是否优秀,应同时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在政治立场上毫不含糊、在学科领域中有所建树、在教学艺术上高超精湛、在个人作风上高节清风。这就意味着,党校教师必须要以“德才兼备”的原则和“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要求自己,力求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服人与以才立业、以才服务的有机融合、融会贯通。
三、党校教师做好“用学术讲政治”的方法路径
(1)正确把握政治纪律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干部教育培训课程都是政治课,都要讲政治,因为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姓党”,承担的是党赋予的重要任务;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是党直接掌握的一支理论力量。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课程都是直接讲政治,辅助课程或选修课程有的是直接讲政治、有的是间接讲政治,所有课程都要讲到政治层面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十分透彻,他说:“在党校讲台、公开场合对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应该自觉维护党的威信、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维护党校形象。我们说学术探索无禁区、党校讲课有纪律,但‘无禁区’也不是绝对的,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里,在党校都是不允许的。这是党的政治纪律,党校必须模范遵守。”他还强调:“我们鼓励和支持解放思想,鼓励和支持对有关政策进行分析评估,但要把握好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科学探索的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同时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不能一说学术问题可以研究,就不顾场合无遮拦乱说一气,也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总书记讲得这么清楚,我们的教师都能听得懂,都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和落实。
(2)善于发挥党校教师的“理论传声筒”角色作用
党校是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党校讲政治的必然要求。党校讲政治既有行动上的表现,态度上的明确,更要有学术理论、学术功底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的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这意味着,党校教师不仅要听党话,而且要传党话,党校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原汁原味地把党中央和区党委的精神和要求转化到课堂上去、传播到学员中去。要勇于打破教学路径依赖,用学术观点佐证政治观点,用学术思想服务政治思想,用学术理论支撑政治理论,用学术逻辑解释政治逻辑,用学术话语捍卫政治话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为学员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党的治藏方略等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因果关系,从而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努力实现教学、科研和咨政三者间的有机转化与衔接
一堂课中,学术框架是“纲”,学理逻辑中的要点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学理逻辑是“线”,用“线”贯穿讲课内容方能形散而神不散,才有思想性。学术框架及其学理逻辑是“魂”,授课有“魂”才有神韵、神气,才能出神入化,才能让学员感受到思想理论的力量和学术的魅力。一直以来,党校普遍存在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授课、科研与咨政之间存在明显的鸿沟,教学、科研与咨政的分离显然不符合“用学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一方面,科研要向教学转化。科研的深度和厚度决定了课程的深度和厚度,同时也为咨政提供了理论支撑。从此种意义上来看,如果没有科研的支撑,无论授课艺术多么高超精湛,将失去“用学术讲政治”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没有科研的支撑,咨政的成果终究缺乏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教学也要向科研、咨政转化。教学是一个独立的形态,教学的产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必然的联系。教学规律的掌握,意味着教师要对自身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思考、总结与反思,最终能为科研和咨政提供思路启迪和问题导向。
(4)积极尝试备好学员这一最核心的课程预备环节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功能,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需要解惑,“讲政治”要以问题为导向。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结业后回到工作岗位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学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帮助学员更透彻地理解、更准确地把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里的“问题”是指学员理解该讲题内容的困惑,即学员在有关方面想错了的问题、没想到的问题、想到了也想对了但说不清楚的问题,所以,便有了党课必须备学员的说法。从横向来看,要对学员的学历层次、性别比例、民族结构、行业背景、班次主题等有清晰的认识,这些都是决定和影响授课方式方法以及注意细节的重要因素。从纵向来看,首先要对学员年龄结构有所掌握。年龄越高其经验越丰富,“倒挂”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年龄越小越需要具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讲清楚。其次要对培训班次的层级有清醒的认识,乡科级、县处级、地厅级等不同班次的学员其知识需求、理论需求等差异性很大,级别越高理论塑造需要越多,也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能力。从了解学员构成和需求的途径来看,一是需要研读教学计划,二是第一时间拿到学员花名册,三是课前与学员直接交谈,四是借鉴他人经验。
(5)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科学辩证理解学术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学术化。我们强调学术的政治化并非政治挂帅,把所有的问题都政治化,都冠以政治的帽子,把严肃的政治问题庸俗化。我们强调政治的学术化并非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而是论证我们政治理论、政策主张的科学性、严谨性,从而更加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尽管“用学术讲政治”对党校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经过自身持续的努力,“用学术讲政治”的目标依旧可以实现。一是要抓住马克思主义这一“牛鼻子”。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学习应用,特别是要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这是做好“用学术讲政治”的关键所在;二是要树立问题意识这一本质特征。要想学员所想、思学员所思,重点思考学员尚未想到或难以想清楚的问题、学员想到但自身难以回答或存在误解的问题;三是借助集体智慧这一有效途径。要避免单兵作战,充分利用小组备课、部门备课、集体备课等协作备课制度,从学术沙龙、学术研讨、学术会议中汲取集体的智慧,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自治区党校政法教研部 自治区党校区情研究中心 执笔人:万金鹏 王煦樟 包金运)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