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援藏路上感谢有你

2019年07月15日 16:4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于玉涛
分享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离开家乡,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奔赴祖国的西南边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艰苦,将雪域高原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贡献智慧和力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真心换真情,让温暖在这片土地上蔓延……这群人就是援藏干部。

西藏,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这里氧气稀薄、空气干燥,日照强烈。西藏部分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依然相对落后,出行、就医等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很多援藏干部一进藏就面临着头痛、心跳加速、嘴唇干裂等不适反应。身体的不适可能会慢慢缓解,但援藏干部还要忍受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由于工作繁忙、路途遥远,援藏干部无法时常回家探望,一年到头见不到家人已是常事。尽管如此,还是有一批批援藏干部怀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主动请缨,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来到西藏。

自从踏上这片土地,他们就决心做些什么。他们走过泥泞颠簸的盘山路,走进农民的田里、牧民的帐篷,走进课堂、手术室,走进工厂、大棚……伴随着他们坚定有力的步伐,一条条现代化公路通车、一项项惠民政策温暖了农牧民的心、一个个孩子走向更高的知识殿堂,一个个特色产业带领着群众摆脱多年的贫困、奔向小康。他们的辛勤付出推动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他们总想给这里留下点什么。80后援藏干部梁楠郁已经在世界海拔最高县——双湖县工作三年了,面对这个全国贫困县,他立誓要帮这里打赢脱贫攻坚战。他搞招标、跑市场、做产业、立品牌,终于建成了卤虫卵深加工工厂,“高原海灵虾”保健食品开发项目立项,双湖百姓收入大大增加。复旦大学教授钟扬援藏16年,采集种子4000多万颗,为我国生物学研究和基因资源留下了宝贵财富。更重要的是,他致力于西藏大学的学科建设,培养鼓励了一大批人才,植物研究这项事业的种子已经发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援藏专家刘庆华在援藏期间带领林芝市人民医院扩大了血透中心规模,成立了西藏自治区首个中国肾脏病防治联盟腹膜透析示范中心,开展多种新技术、新疗法,多次组织为当地医生授课,手把手做手术示教。林芝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医疗水平大幅提高。

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重大决策以来,中央与全国各兄弟省市长期对口支援西藏发展。二十多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奔赴西藏,在这里挥洒青春和汗水。在西藏的广阔大地上,一个个援藏工程拔地而起推动着西藏的发展,一场场手把手面对面的教学授课培养了大量的本地人才,一次次深入的调研让西藏不断发掘自身资源和潜能,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援藏干部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藏永远记得你们,西藏人民永远感谢你们!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