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从2003年开始,先后派出16批共计419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藏。2018年,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西藏专项24名队员分别在拉萨市、日喀则市等地服务各职能部门,一年后,其中有15人还选择延长服务期……像上海市这样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
志愿者一个光辉而闪亮的名字,在学校、在街道、在敬老院、在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不论盛典还是灾难,不论是大事件还是小场合,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奔波着的身影。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报酬,他们用一颗跃动着的爱心,完成着爱的传递,将汗水融化成满脸笑容,快乐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志愿者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心灵净化的群体,在当下不少人追名逐利的氛围中,志愿者精神尤其显得不同凡响,显得格外可贵。做志愿者服务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去付出,付出努力,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血汗,付出爱心等,所以说,志愿者都是新时代的雷锋。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展馆,同志愿者们亲切交流。他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要让志愿者精神持续闪光,不能仅靠民众自发的善念和善举,更应该依靠各方合力和制度保障。志愿者的确不图物质回报,但他人的认可、社会的归属感或许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仅让志愿者感到光荣,更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比如,有些地方为志愿者提供安全、医疗、交通、通信等保障,并开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还有些地方加强对志愿者行为的认定、鼓励和支持,让志愿者获得更多认同感等。总之,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只有以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运作护航,才能行稳致远。
我们更应该看到,志愿者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要求,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传承与弘扬志愿者精神的责任。同时,我们还应该把“志愿者精神进校园”与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相结合,让中小学生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这既是一种体验实践的教育,又是一种真实的社会服务,是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中小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发对弱势群体,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主动关注,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转化为用自己的力量和爱心去关怀他人、奉献社会的行为,践行自身的社会责任,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