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但是,相对于自己本职岗位和分内之事的“责任区外”,就可以不闻不问或者推脱不干吗?
笔者经常听到有的同志抱怨:这个不归我管,不归我们口子管,怎么轮到我来干等言论。甚至,有的部门间相互“踢皮球”,使原本很容易就能办到的事情久拖不决,伤了群众的心。
岗位固定并不等于责任单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工作细化、区分成这样那样的岗位,是为了方便办事者投入更多精力,能够更加专一地完成工作,在工作出现纰漏的时候,及时问责和更正,从而使工作的完成更加高质高效。然而,每个岗位看似单独存在,实则又相互牵连,比如,某位同志要写一份总结材料就需要深入了解多个部门、岗位干了哪些事,如果闭门造车,材料就会失实,如果在上报上级环节出了问题,不仅仅该同志挨批,也会影响单位声誉。所以,在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工作,搞好统筹协调,使单位全面进步、全面提升。
“共同区域”不能划到“责任区外”。岗位间的互通,必然会出现职能相近、职责相似的“共同区域”,如果大家都不管不顾,就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尴尬局面,甚至演变成“重灾区”。在工作中,笔者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机关业务部门组成“联合服务队”到基层帮难解困,在发现同一问题后也能够详细记录,却在落实计划的时候相互推诿,最终使问题一拖再拖。既然“共同区域”大家都在管,那么大家便都要管。要克服“我不管,总有人来管”“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轮不到我来管”的错误思想,要加强沟通,必要时请示领导,指定具体负责人落实,使“共同区域”成为各部门和岗位间的粘合剂,而不是人手三分田的“埂”。
“责任区外”也要全力以赴。与本职岗位和分内之事相对应,“责任区外”的事情更能彰显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干好“责任区外”的事情也是培养一专多能的有效渠道,更有利于个人成长成才。要自觉树立“舍我其谁”“我不干谁干”的思想,自觉靠前站、向前看,踏实干事、勤恳干事;要敢于担当,敢接“烂摊子”,敢揽“苦差事”;多想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症结,多看看别人不留心留意的盲角死角,多干干别人不愿意干、难出政绩的琐碎事,切实把“责任区外”当成自己的工作来干,高质高效完成“责任区外”的工作,彰显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