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米袋子”“菜篮子”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小小“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一日三餐。保障“菜篮子”供得上、供得稳、供得安全,是人人关注的民生工程,折射的是政府责任,事关群众的基本生活质量。
民以食为天。吃上天然、绿色、安全的蔬菜,是广大群众的心愿,也是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西藏的“菜篮子”工程比全国其他地区的“菜篮子”工程显得更为重要。让老百姓吃上平价菜和放心菜,既是最大的便民工程、最实在的民心工程之一,也是当前我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将不断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抓好“菜篮子”,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能力。当蔬菜生产下降、供应偏紧、菜价上涨时,政府必须制定保护措施,刺激生产发展;当蔬菜丰收、供过于求、菜价下跌时,要拿出部分资金补贴菜农,调动菜农的生产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继续加强蔬菜基地建设也是调控方式之一,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效率、质量,打通从田头到厨房的通道,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环节更加紧密联动,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贯穿始终,努力实现“菜篮子”量足价稳、优质安全、便利惠民。
蔬菜质量好才能卖得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菜篮子”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要吃精吃鲜吃好。要开展好生态绿色种植,切实有效保障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绿色产品持续稳定供应,不发生长时间、大面积脱销断档和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不打农药或者使用低毒生物农药,种出有良好的市场和卖价的农产品,有效满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菜篮子”产品消费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当前,科技种菜已日益普及,“菜篮子”离不开科技支撑。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的引进、试验、推广力度,优化蔬菜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及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带动全区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蔬菜产业建设步伐。同时,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蔬菜价格,并建立蔬菜订单关系,进而实现商家、菜农、消费者共赢。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