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关怀无私支援为西藏注入强大动力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评论之四
树高千尺有大地的养分,光耀万里有太阳的动能。70年来,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中破浪前行,是伟大祖国为西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西藏在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无不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无不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70年来,在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正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
有一种目光,始终为西藏把舵领航,这样的目光,来自于首都北京,来自于党中央。从慎重稳进到稳定发展、从休养生息到加快发展、从跨越式发展到长足发展,从基本稳定到长治久安,在不同历史时期,在西藏面临抉择的紧要关头,党中央审时度势,从西藏实际出发,适时提出西藏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西藏改革发展稳定指明方向。
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为西藏迈向现代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和进藏工作人员坚决执行《十七条协议》和中央政策,修建川藏、青藏公路和当雄机场,兴修水利,建设现代工厂、银行、贸易公司、邮局、农场和学校等,打破了西藏社会长期封闭、停滞的局面,开启了西藏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为西藏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民主改革后,在全国经济形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央给西藏地方财政补贴持续增加,1959年至1965年,累计达到5.9亿元。在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西藏人民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历史的走向,为西藏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奠定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帮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先后于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2010年、2015年召开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一系列具体措施,确保西藏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特别是不断完善支持西藏发展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至2018年,中央给予西藏的财政补助累计达到12377.3亿元,占西藏地方财政总支出的91%。
有一种深情,始终推动西藏前进,这样的深情,来自天南地北,来自于祖国大家庭。在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省区市支援西藏,实现了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各省区市、大中型企业的支援始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新疆的粮食、福建的茶叶、四川的优良畜种、上海的毛毯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生产生活资料,极大支撑了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改革开放后,全国各省(市)支援西藏的力度不断加大,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全国支援西藏”的方针和“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模式,为西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17个援藏省市、16家中央企业、70多家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多次赴藏开展调研、规划衔接援藏项目,选派援藏干部人才3000多名,累计实施对口援藏项目2806个,投入资金200.6亿元。
伟大的成就源自伟大的政党和伟大的祖国,正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正是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才有了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2018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77.6亿元,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2018年西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11450元。与此同时,藏语言文字得到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实现全面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各种宗教、各个教派都平等地得到尊重和保护,实现了真正的宗教和睦。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边疆巩固、党建加强、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巍然屹立在世界屋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西藏在共和国的怀抱里发生的沧桑巨变、取得的辉煌成就,无可辩驳地说明,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是西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日出东方灿烂辉煌,世界屋脊无限风光。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西藏各族人民必将奋发有为、接续奋斗,努力开创雪域高原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