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传承良好家风 留给孩子“最美驻守”

2020年06月01日 09:5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成业
分享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爱子,教之以义方”;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摘自《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近日,笔者重温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凸显了总书记对家庭建设的高度重视,阐释了家庭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好家风树立好品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其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孔融让梨”的家庭小事成为中国千百年来传承的经典美德。“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告诉人们小善积多了能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道理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好家风树立大志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最后一块布做了军装、最后一口饭做了军粮、最后一块门板做了担架”,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不朽诗篇谱写了中华民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四有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自己没有留下任何值钱的物质财富,却给子女留下了“简朴清贫、为民奉献”的最大家教。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小家连着大家、连着国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幸福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好家风形成好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地委书记杨善洲,老家房屋漏水,他只寄回一封信和30元钱,嘱托家人“买几个盆盆罐罐先接下,实在不行就挪挪床铺”,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百姓,老百姓的事情比天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焦裕禄、孔繁森,一辈子用好家风严肃生活纪律,一辈子用好家风教育子女,才在时代的洪流中刻下不朽丰碑。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许有人会说:“我家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谈不上什么家风。”其实不然,每一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家风,它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现在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父母的为人处世中。比如,面对年迈的父母,我们能否多一些关心、多一分理解和包容;面对幼小的孩子,我们能否少一些应酬、多一些陪伴,多陪孩子玩玩亲子游戏、多陪孩子一起阅读书籍,而不是一有空闲便低头耍手机、刷抖音;外出旅行时,能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通过父母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家庭都有家庭的梦想,我们还有共同的中国梦。好的家风,穿越时空;好的家风,安身立命。我们希望每一位公民都用良好的家风正风肃纪、律己育人,传承良好家风,留给孩子“最美驻守”。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