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自诞生起就如同“枣园的灯光”始终照亮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灵,始终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进方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40名雪域高原的党员干部来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参加第6期西藏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培训班,循着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红色印记、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奋斗足迹,尝试解读“延安精神”密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指导实践。
一是宝塔山誓言忆初心,保持入党的初心不变。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后人缅怀党中央在延安革命伟绩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线课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西藏培训班学员在宝塔山下举行了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在革命圣地延安叩问入党初心、在“七·一”当天共过“政治生日”,“延安精神”和“老西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工作的源泉动力,必将激励我们行稳致远、一往无前、攻坚克难,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雪域高原干事创业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枣园的演讲淬初心,体悟永恒的根本宗旨。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演讲。76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毛主席当年发表演讲的地方共同重温、集体诵读《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依旧热血沸腾、激励人心。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来自西藏的党员干部,让我们想起了党的好干部——孔繁森,他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张思德同志是革命战争年代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孔繁森同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变换的是时空地域人物,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是梁家河大学炼初心,坚守不变的为民情怀。从黄土地到中南海,从村党支部书记到党中央总书记,变换的是职务、不变的是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不但过了“五关”,而且带领村民修了陕西省第一座沼气池,打了灌溉井,办了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磨坊等。担任党中央总书记后,不论是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大凉山区等贫困山区,还是大别山、太行山、井冈山等革命老区,每一处都有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服务的足迹。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干部,我们将始终秉承人民公仆的初心使命,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西藏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凤凰山诵读瞻初心,彰显不褪色的人生价值。站在白求恩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再次诵读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写下的经典名篇《纪念白求恩》,感受白求恩同志对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学习他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执着,追寻他毫不利己、无私奉献的精神。82年前,白求恩同志将手术台当做阵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藏各族党员干部、医务人员等将疫情防控一线当做新战场,在疫情防控一线学习贯彻“新时代白求恩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雪域高原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相信带着“延安精神”红色基因的行囊满载而归的西藏学员,必将在雪域高原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赋予新的内涵、做出新的实践,必将为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启动新的引擎、贡献新的力量、注入新的动能,必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继续谱写西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拉萨市城关区委宣传部)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