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至10日,几则网上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则是散布泄露成都新冠肺炎患者个人隐私者被公安机关处罚,另一则是杭州因取快递而被造谣出轨偷情的受害人宣布,将彻底追究造谣者刑事责任,还有一则是在微信群中造谣“拉萨将封城”的网民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5日。两天内的三则消息,让笔者感觉到,对造谣“零容忍”不仅仅已是全社会共识,同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努力作为,甚至连个人都真真切切地行动起来了。
年初突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网上可以说是谣言满天飞,弄得民众人心惶惶、怨气冲天,各地公安机关每天花大量人力和时间去辟谣“灭火”,仍然如同按下葫芦浮起瓢。虽然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抗疫的胜利,但绝大多数的造谣者、传谣者仍能够全身而退,继续躲藏在屏幕和键盘之后,伺机在下一次的网络事件中舐血狂欢,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从口口相传到大众传播,再到网络传播,谣言的破坏杀伤力随着传播工具的升级而急剧上升,而法律的惩处力度却不可能相应按比例提高,这就愈加显得造谣的成本太低而修复谣言造成的后果的成本太高。如果不是个人苦谣言痛矣,习惯了少惹“官司”的普通人是不会愤而述诸法律的;正是社会苦谣言久矣,在公安机关迅速依法惩处了造谣者后,才引来了大批网民的拍手称快。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不仅需要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还需要执法部门加大对造谣者的执法力度。受害者要加强维权意识,勇于站出来同造谣者作斗争,广大网民提高道德修养不参与网络暴力,也期盼法律界能进一步探讨如何从源头上加大对造谣惑众、泄露隐私、网络暴力等行为的威慑。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幻想网络是法外之地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就会更快到来。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