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诞之青春中国
——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
回看往昔百年岁月,即便其间诸多波澜,但五四精神从未改变。
100多年来,贯穿中国整个20世纪的主线就是谋求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经历了从封建的沉睡中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而五四运动就是这条历史主线的伟大起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过去100年的时间里,五四从未被世人忘记,可当我们每次在纪念五四运动的时候,究竟在纪念什么?
先让时间倒退回到1919年前的中国……
什么是五四
那是一个风云动荡的年代,西方列强用鸦片敲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也开启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史,一个民族的眼神中只有空洞无望、麻木不仁。西方列强贪婪罪恶的手,将这个千年文明古国蹂躏得残败不堪,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这一页页屈辱的条约都是一把把利刃,将中华大地砍得遍体鳞伤,可谓瓜分豆剖。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中国的未来到底该去向何方?中华民族是沉默、沉沦还是奋起抗争成为近代中国青年苦苦思索的话题。从洪秀全到康有为、梁启超,从邹容、林觉民到黄兴、孙中山,一代代青年毕其一生都在为民族独立殚尽力竭。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华民族依然在列强的枪炮下风雨飘摇,在封建思想的束缚中举步维艰。
1915年,一个35岁的青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志在报业救国,通过三个月的准备,在上海正式出版了第一期报纸,取名《青年杂志》,第二期更名为《新青年》,迁往北京大学,这份杂志的创办者就是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史称“小五四”,以此为中心齐聚了蔡元培,鲁迅、黄思培、辜鸿铭、傅斯年、沈一默、蒋梦麟、胡适、钱玄同、周作人、刘半农、顾颉刚、梁漱溟等一批青年,这一年他们平均年不到27岁。这一批热血青年高擎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旨在冲决一切思想藩篱,启蒙民智,为四年后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基础。
四年后,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的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志在废除不平等条约,北洋政府决定全国放假3天,梁启超先生带着庞大的智囊团奔赴法国助威呐喊,蔡元培先生在北京举行了一天的演讲,题目是《黑暗与光明的消长》,以庆祝这伟大的时刻。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幻想,国弱无外交的国际丛林法则彻彻底底给了整个中华一记响亮的耳光。尽管北洋政府外交代表顾维钧先生据理力争,中国连参加正式会谈的资格都没有,列强不顾中国反对,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移交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时间定格在1919年5月4日。一个叫邵飘萍的青年记者把这一消息愤怒的报道给了北大的学生。一个叫谢绍敏的23岁青年当场咬破手指,用血和泪悲愤欲绝的写道“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北大的学生们聚集在一起,联同北京十三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学生,一起并肩站在了天安门前,他们高呼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五四大游行。
惟愿以血荐轩辕,一腔孤勇又何妨,纵使前途渺茫,也要奋力一搏,以青春之热血冲破梦魇。他们的青春,早已成为我们教科书中的一页,那时孤注一掷的热血云集,被后世称之为“五四运动”,其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
革命时期的青春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100周年庆祝大会中强调:“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星星之火,迅速成为燎原之势。
爱国青年所爆发出的能量与勇气,使中国社会各阶层再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青年开始以一个整体登上政治舞台,并被大众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社会对青年的赞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陈独秀先生所言:“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祖国终于成为了朝气昂扬的“少年中国”。两年后,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嘉兴湖上的红船中诞生。这一年董必武35岁,李达31岁,毛泽东28岁,邓恩铭20岁,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平均年龄28岁。中国革命从此朝气蓬勃焕然一新。这一年李大钊32岁、瞿秋白22岁、周恩来23岁、邓小平17岁。
这个新生的政党以青年的锐气勇敢担负起寻求民族独立民族富强的历史大任,他们翻雪山过草地,通过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他们平均年龄仅25岁;他们驰骋疆场,抛头颅洒热血,抗击日寇,实现民族独立。
1941年9月25日,一群青年主动请缨,执行一项几乎必死的任务,他们每人占一道山沟,全力的呐喊声响彻山谷,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块还击,石块用完了,他们就毅然毁掉枪支,纵身跳下数丈深的悬崖,那一年,他们平均年龄21岁,我们永远记得他们——狼牙山五壮士;1948年5月25日,一名年仅19岁的他高举炸药包,舍身炸碉堡,他是董存瑞……为了更多人的生,他们的青春,誓死如归。杨靖宇牺牲时35岁、赵一曼牺牲时31岁、陈树湘牺牲时29岁、刘胡兰牺牲时15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些在开国大典上立于天安门城楼之上的身影,有多少正是当年满怀热血的五四青年。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写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批批青年激流勇进、视死如归。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中华民族终于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青春中国
抚今追昔,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列宁最初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是22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贾谊写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时不到30岁,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时才20多岁……
同样,新中国在建设和改革的时代,一代代青年又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跨越。
他们是无私奉献的雷锋,是大庆铁人王进喜,是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五青年,是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是东方红一号设计者孙家栋,是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是杂交水平之父袁隆平,是开启乒乓外交的庄则栋,是女排铁榔头郎平,是写下《相信未来》的郭路生,是申奥首席谈判专家龙永图,是抗洪英雄李向群,是踏入太空的杨利伟,是守岛卫国的王继才,是手持教鞭愿做一轮明月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路的张玉滚……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一支支年轻的团队,他们是探寻宇宙星空的天眼团队,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以及北斗团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我们不该忘记这些身影,他们正青春,亦或是已然奉献全部的青春。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时发表讲话指出:衷心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100多年前如此,当今亦如此,百年青春从未老去。
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要铭记: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历史告诉我们,有奋起的青年才有奋起的中华。
让我们再次回味百年前李大钊先生的寄语与期望:“青年者,人生之春也,人生之华也”“少年强者中国强”“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