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形成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的磅礴力量

2021年06月21日 08:4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在古老文明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各民族荣辱与共、团结奋斗,都为国家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社会发展进步漫长岁月中,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概念的完整内涵和形成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中华民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的统称。这一概念自近代以来从梁启超在其《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中国民族”到在此基础上“中华民族”的正式提出,并且由初期的单指古华夏族的后代至把中国国境内的民族视为一个整体;从清末立宪派宣扬的“五族大同”到辛亥革命之初孙中山倡导的“五族共和”论,提出号召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来达到民族和谐,都在不同时期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论证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混合性和一体性。“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在中华大地几乎家喻户晓。

1921年伴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之初就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和使命,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中华各民族广泛凝聚在自己的旗帜下。期间一首歌、一场战争成为了诠释中华民族内涵的划时代标志。一首歌就是1935年《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让“中华民族”观念传遍大江南北。一场战争即为抗日战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在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全国各族人民空前的大团结和一致对外,使得“中华民族”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强大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国旗、国徽、国歌都内涵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团结、大融合的元素,并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自信心和自豪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谱写了壮丽诗篇。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二、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命题,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形成统一意志的指导思想和思想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民族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汇聚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为中华复兴号扬帆起航举旗定向、领航把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八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强调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重大论述,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从“培养”到“铸牢”,包含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结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阐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并将其纳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了明确和强调。

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书写西藏新篇章

2021年,是在我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走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还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这样的重大历史节点、在这样的重要发展关键期、在这样的新时代新起点,以更加自信和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需要,也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更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现代化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具有优良传统和良好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性飞跃。特别是经过中央召开的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将民生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如今的西藏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边疆巩固、人民幸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西藏广大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而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要旗帜鲜明,彰显政治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形成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引领各族群众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二要持之以恒,弘扬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通过坚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特别是在广大农牧民群众和青少年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久开展和深化国歌、国旗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三个离不开”和“四讲四爱”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激发各族群众深厚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党的向心力、对祖国的自豪感,使“我爱我的祖国”成为每一名中华儿女沁入骨髓、融入血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体是人民,依靠的力量和活力也在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聚合力、添活力、增动力,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在各族群众心中、处处体现在人们实际行动中,形成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谱写更加绚丽篇章。

作者单位:自治区藏语委办(编译局)


责任编辑:董秀丽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