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年07月19日 08:4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蔡作啸
分享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广大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国行动。

2021年6月25日10时30分,一辆复兴号列车驶出拉萨站,向林芝市进发。这是世界屋脊上的新“天路”,这是青藏高原上的“团结线”,紧密了西藏与祖国各地的联系……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实践充分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身份意识”和“民族认同”;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理想目标、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因此,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始终保持国家完整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新征程上,我们仍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干部群众应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贡献力量。尤其要加强党对边境地区工作的领导,建强基层党组织、搞好边境地区发展统筹规划、健全兴边富民工作机制、推动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引导边境群众坚定不移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干部群众应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等,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深刻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旗帜鲜明反对分裂,敢于同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确保社会大局持续长期全面稳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单位、各中小学校、高校等应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中华文化始终成为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属,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持续深化援藏工作,在科学、教育、医疗、人才等方面持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落实“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要求,着眼群众“急难愁盼”,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抓牢安全生产等,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雪域高原。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